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泉州南音成功入选世界非遗名录

www.fjsen.com 2009-10-01 15:22  陈智勇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御前清曲”渐成关注焦点

南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御前清曲”,这是南音盛极一时的荣耀,而更多的时候这一千年雅乐是以“自娱自乐”的状态生存着,“口传心授”地保存着“中国民族音乐的根”。

上个世纪末以来,特别是泉州市正式启动泉州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南音这一古老乐种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与众多音乐大家“血液中的音乐基因相互唱和”,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时任文化部部长)2007年3月31日莅泉考察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情况时,对泉州南音特别钟爱。他认为,南音不愧是民族音乐的根,广泛流传于泉州一带闽南语系地区,在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许多国家也有不少南音社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南音保持千年优秀的品格而不受污染,是绿色音乐,是绿色文化,是我们中国音乐的根,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应当竭尽全力去保护它、发扬它!”2005年元宵期间,著名琵琶大师刘德海率中国音乐学院的百名师生来泉进行“音乐寻根之旅”。期间,中国音乐学院管弦乐团还与泉州南音乐团举行《共一轮明月》南音专场晚会,近百名演员共同演唱南音名曲《听见雁声悲》,成为一时佳话。

“直到听到泉州南音,我才听到与我血液中的音乐基因相互唱和的声音;直到听到泉州南音,我才敢下这样的断语:古老的中国音乐,真的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听到泉州南音后发出的肺腑之言,他完全被这千年雅乐感动了。因此,他于2003年为泉州市整理出版《明刊戏曲弦管选集》作序时,以充满诗灵的言语记录内心的感动与欣喜。

因着这份热爱,泉州南音与众多音乐大师和专家的心灵撞击在一起,擦出了一道道耀眼的火花。

四大举措力促南音“申遗”

“围绕保护抓申报,通过申报促保护。”市文化局局长龚万全说,把申报工作融入南音保护、传承与振兴的过程,这是申报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理念。

泉州南音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保护工作备受瞩目。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泉州南音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积极推动南音的教育传承。持续开展中小学南音教学,并新编工ㄨ谱、五线谱、简谱对照曲本和中小学南音教材。2003年开始在泉州师院招收本科南音专业学生。每年举办全市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二是加强南音的宣传展示。先后10余次参加文化部在苏州、北京、成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在地)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展示,两次在泉州举办国际南音大会唱,提高南音的认可度。三是抓好南音的研究与出版。出版“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丛书”之《南音》、《袖珍写本道光指谱》、《弦管指谱大全》、《弦管过支套曲选集》,光盘《中国泉州南音指、谱、曲集萃》4辑等。四是完善硬件设施。创建“泉州南音南戏陈列馆”,于2005年元宵开馆,作为永久性展馆。建设“泉州南音艺苑”,于2008年元宵落成,成为泉州南音演出、展示、研究、交流的综合性场所。

  • 责任编辑:陈瑜辉  陈瑜辉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