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构建更加畅通便捷安全的普通公路网络
www.fjsen.com 2009-10-30 10:0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实现交通跨越式发展必由之路 近年来,福建省普通公路建设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2003年12月,由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冠名的“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启动,此后年年把这项工程列为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启动以来,全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约176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硬化约4.1万公里。到2008年底,全省通乡镇公路硬化率达到100%,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从2003年的不足53%提高到2008年的96%以上。全省提前两年基本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也较交通运输部东部地区“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目标提前两年完成,且建制村通畅率居全国第5位,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撤渡改桥、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村村通客车等社会主义新农村交通工程扎实推进。至2008年底,全省99.8%的乡镇、80%符合通班车条件建制村通班车,农村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逐步实现了“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设到农民家门口,把班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目标。 “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等新农村交通工程的实施,将党和政府的惠民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农民出行更加方便、农村交通运输成本大幅下降、农产品增加值稳步提升,超过2000万群众受益,2003年以来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实际增长均高于规划年均增长6%的目标,带动了一批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进一步繁荣了农村经济,加快了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为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通百通效应突显。 国省干线建设工作力度也不断加大,相续建成晋江大桥、厦门杏林大桥、集美大桥等一批重点项目,2003至2008年间省道二级以上里程比例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技术等级进一步提升。特别是以“绿色长廊和谐公路”为载体,大力实施路面改造、灾害防治、安保工程、桥隧整治、公路绿化五大养护工程,对国省道开展全面综合治理,使国省道路况得到有效改善,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一批富有福建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的公路景观相继建成,公路品质进一步提高,“畅、安、舒、美”的国省干线路网格局初步形成。 但是,我们也不讳言,在公路建设过程中,由于资金等因素,存在着“两头大,中间小”的问题,与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相比,国省干线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与东部其他省份相比仍有差距。至2008年底,全省已通车公路中二级以上公路占10.46%,位列全国18位,全省尚有等外公路2.2万公里,各层次路网发展还不够协调。省道二级公路以上里程仅占省道规划里程的47%,仍有四级和等外路1478公里,断头路503公里,有8条省道尚未贯通,省道技术等级、水泥路面铺装率还处在较低水平。农村公路网络化程度相对较低,剩余的网络化项目和通自然村公路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尤其部分县通乡、乡通乡的路网现状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此外,农村公路在安全防护设施设置、附属工程完善以及管理养护工作等方面,均有待进一步加强,“村村通客车工程”建设步伐有待加快,农村公路的综合效益及服务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 开展新一轮省道建设,加快构建完善、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正是针对公路建设的薄弱环节而采取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落实中央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实现福建省交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充分组织发动有力推动建设进程 如今,目标已明确,战鼓在催征。 普通公路发展的目标是: ——国省道建设。利用2009-2012年四年时间,改造“二纵二横”国道路面约300公里,建设改造“八纵九横”省道约2900公里。2009年底基本完成国道路面改造任务,2012年底基本完成规划内省道建设项目,提前五年基本建成“八纵九横”省道网络,省道水泥(沥青)路面铺装率100%,二级以上公路占规划里程比例从目前的47%提高至70%以上。 ——农村公路建设。2009-2012年重点推进网络项目建设,再建成1.6万公里以上农村公路,全面提升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根据财力实际以切块管理方式逐步推进通较大自然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度。 ——公路养护管理。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养护管理机构,筹集养护资金,完善管养机制,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至2010年底,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养护机构健全、人员到位、资金落实,经登记的县、乡、村道有人管养、有钱管养、有效管养,国省道安全畅通水平和抗灾防灾能力明显提升。至2012年,全省公路路况全面改善,公路综合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力争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公路安保工程、危(病)桥改造和撤渡建桥。2012年前基本完成安保工程、危病桥改造任务,提高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建设,力争到2012年全省所有乡镇和符合通班车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运班车,逐步实现“路通车通”。 关键在于落实,充分组织发动,才能有力地推动新一轮省道建设进程。 公路是一个公共服务产品,公路建设则是一项需要政府主导的生产活动。目前,我们的省道建设实行的是“省地共建,县为主体”的建设体制,省级负责行业管理、政策制定、计划补助下达,并加强建设监督指导;设区市统筹协调本辖区建设管理,制定市级支持政策,筹措市级配套资金,对建设全过程监督;县级是具体组织建设的责任主体,并落实县级配套资金,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控制负总责。 加强组织领导。地方政府是建设推进的主力军,要切实把加快公路建设、加快公路发展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发展合力。要组织强有力的建设管理班子,配备既熟悉业务同时又有较强管理能力人员开展工作。 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发改、国土、水利、林业等部门在土地、林业、环评、水保等前置审批手续上积极支持,交通部门加大设计、招标等工作推进力度,地方政府加强征拆、综治、火工材料、地材开采、施工水电、税费减免等相关协调工作,促进项目早立项、早开工。 做好动员发动。各地在组织建设中要充分依靠地方基层政府,发动沿线群众,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建设。在省道建设中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建设的浓厚氛围。建设组织中特别要注意不增加农村和农民的负担,要遵循自愿原则发动群众参与建设,以“一事一议”方式动员群众投工投劳。要把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征地拆迁、作物补偿标准争议等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避免群众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形成工作合力。公路建设从审批环节到具体实施过程,涉及到国土、林业、水利、环保等等诸多政府部门,工作态度和效率是推进建设实施的关键。各相关部门要站在大局的高度,一心一意谋建设、谋发展,积极协作,充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设的顺利实施。部门与地方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可以采取协调机制、会谈制度等方式,加强工作衔接、沟通,提高办事效率,真正体现服务基层、服务项目。 加强建设管理。推行钢筋、搅拌、预制“三集中”等标准化施工方式,提高工艺水平。突出项目法人、项目经理、项目总监“三个关键人”管理责任,落实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试验检测单位各自职责,加强现场监督检查,坚决遏制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整合行业技术、人才、设备资源,在省道建设中推行“代建制”,鼓励市、县公路部门参与项目代建,加强业主管理力量,提升法人管理水平。加强工程招投标、资金使用、设计变更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监督检查,预防和查处招投标中围标、串标等违法、违纪现象,促进交通建设市场健康发展。 广开渠道筹措资金。建设资金历来是建设实施顺利推进的关键。燃油费税改革、二级以下公路收费取消后,筹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新一轮省道建设中,省里已经充分考虑了这一困难和因素,采取提高省补标准的措施,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省道建设省补标准平均已达工程建安造价的60%左右,通过招标,造价可实现进一步降低,对于地方来说,配套资金筹措的压力将有所缓解。对于财政收入低的山区、老区和贫困地区,以及地形艰巨、工程造价高的项目路段,省级采取“定额补助+奖励”机制对提前完成任务的县(市、区)再给予适当奖励,以此激励各地加快省道建设。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广开渠道,尽快研究制定加大建设资金配套的措施、办法,加大财政投入,广开筹资渠道,落实资金拼盘,支持省道建设的推进实施。特别要抓紧按省级模式组建市、县两级融资平台。各地在筹资时,要注意区别对待,灵活应用政策。经济实力较好的地方,要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或通过贷款融资,并积极发动各界捐资。经济较困难的地方,要广开渠道,可以通过盘活资源或资产的方式筹集资金,也可以引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采取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方式,降低建设造价。 好风凭借力,乘势起宏图! 我们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部门的全力组织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张恢宏壮阔的海西公路网络将呈现在八闽大地上,福建交通公路将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8]省道206线同安段将改建
- [ 10-20]省道308南安段明年将扩建成双向六车道
- [ 10-14]省道307线南安石砻段卡口大灯影响视线
- [ 08-28]福建国省道新增3个治超检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