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与福建京剧的故事:从知音、吹鼓手到引路人
www.fjsen.com 2009-11-19 08:5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三 期盼 这位八旬长者,对京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怀着十分迫切而诚挚的心愿——期盼京剧能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老艺术家和传统文化能得以保护、传承;年轻演员们能尽快成才、弘扬国粹…… “把京剧搞成了大杂烩,是糟蹋京剧,你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朱镕基深爱京剧,对伤害京剧的行为,不能容忍,在很多场合,他一再强调,要尊重艺术规律,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2008年3月底,他在福建京剧院看完演出后,针对剧中的舞台效果等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随后,谈到了当前个别地方的京剧改革问题,他说,现在有些人热衷于搞大制作、大场面,把京剧搞成了大杂烩,完全不懂京剧的话剧、歌剧导演,也来导京剧,这是糟蹋京剧,你们一定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创新。 朱镕基的担忧并非过虑。经过上世纪80年代短暂的传统戏高潮后,京剧渐显冷清,一些地方的京剧发展也出现了极端市场化倾向。为此,朱镕基常感痛心。 对京剧的感情,几乎是朱镕基生命的一部分。今年81岁的朱镕基,京剧戏龄已经超过70年:他从幼年起就喜爱唱京戏,拉胡琴。8岁上台唱过戏,在长沙一中时,出演过《贺后骂殿》里的赵光义。后来虽然他公务繁忙,但对京剧的热情不减。2000年10月14日,他在访日期间接受东京广播公司TBS采访,并与100名日本民众举行电视对谈。一位日本观众问他喜欢京剧里的什么角色时,他回答说:“我喜欢京剧里面所有的行当,但是我自己是学着唱须生。同时,我也喜欢拉胡琴。什么时候去北京,我可以给你伴奏。”后来,朱镕基应主持人筑紫哲也之邀,现场拉了一段京剧过门,满场掌声雷动。 燕守平说,2003年朱镕基退休后,开始系统地操练京胡。当时他已经75岁,很多专业琴师过60岁,都拉不动弦了,朱镕基却坚持每周三次练琴,一次保证两个小时。这一练就是6年,如今他的曲谱里,已经有几百个段子。 70多年的京剧情缘,朱镕基深深理解京剧的精髓和美感之所在。 京剧离开传统,就不能称是京剧。在许多场合,他都一再强调自己的信条,哪怕很小的细节——有一次,他在福建看过演出后,专门提到了灯光问题。他说,一些地方的京剧团,把电影、话剧的灯光都吸收进来,忽暗忽明,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京剧就是讲究敞亮,演员的表情要看得清楚。 当年梅兰芳大师提出“移步不换形”原则,就是指变革不能影响京剧的审美特征,不能脱离“四功五法”的本体。继承与创新,两者和谐统一,才是京剧发展的动力。 对京剧的未来,朱镕基眼光很远。他说,京剧怎样自求生存,我觉得不要听那些外行来乱搞、乱改,还是要执著地追求真正的艺术,观众面可能会减少,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的普及,文化程度的提高,终究人们还是需要高雅的艺术、精神的艺术。 朱镕基也很关注京剧的普及。有一次,在漳州古街,他偶然听到街角传来京胡声,循声而去,发现是一帮京剧票友在唱和,于是兴致勃勃地走到票友中间,和大家聊起京剧的话题。这成了漳州票友的珍贵记忆。还有一次,他在厦门参加票友聚会,竟然一下子叫出了一位票友的名字,原来,他前一天刚在电视上看过这位票友的节目,就记住了。 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说,朱镕基之所以关心、支持福建京剧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他重视、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担心后继无人,也担心路子走错,于是倾心投入,把福建当作一块试验田来抓。而朱镕基在这个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对如何保护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18]福建艺术节京剧展演20日开幕 京剧泰斗云集
- [ 11-15]福建举行《朱镕基答记者问》读书交流会
- [ 07-30]大专生如何选择合适的留学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