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第四届福建艺术节上的隐忧 明天谁来唱大戏?

www.fjsen.com 2009-11-24 13:1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剧团难觅“接班人”

“不要再一次次出现人走艺亡”

最近3年,福建有5人次捧回中国戏剧梅花奖,其中4位出自梨园戏、越剧、闽剧和歌仔戏,都属福建列入全国非遗名录的剧种。

但是,大剧种的兴旺掩盖不了小剧种的困窘。

“这是一个顽强的剧种,一个顽强的剧团!”一位福建戏剧界专家看到未参加上届会演的武平县汉剧团重新出现,十分欣喜。他仍清晰地记得,前10年闽西汉剧濒危之际,剧团七零八落的情形。但尽管恢复,闽西汉剧如今仍只剩龙岩市、武平县两个剧团,上杭、永定的汉剧团早已飘零。

弱戏孤班不止这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北路戏,剧团接近瘫痪,优秀的传统剧目、曲牌面临失传。泉州打城戏仅存的一个剧团则不得不靠兼演高甲戏维持生计……

武平县汉剧团团长李惠珍一直牵挂着团里的人才断层问题,这关系到以后汉剧团乃至闽西汉剧的未来。“我已经40多岁,在戏里还演20多岁的小姑娘。男主角倒是年轻,却是还在艺术学校就读的学生。”她掰着手指算,团里演出骨干都是40岁以上的,行当也不齐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只有三四个!

“明天谁来唱大戏?”专家也在担忧:对于一些濒危剧种,一位老艺人的逝世,也许就意味着一种唱腔的消失,一个剧种离危险又近了一步。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分析说,福建的不少地方剧种由于相应的方言区很小,挑选“接班人”的空间就更小。新学员草草登台,好苗子得不到培养,甚至由于演出量太大,嗓子屡屡受伤。从业待遇低、教育层次低和学费高是无人爱学戏的主要原因。“希望不要再一次次出现人走艺亡!”王评章感叹。

演员在前,编导在后。剧目剧本的低质量将导致观众流失,直接影响到福建地方戏未来的市场。

据统计,目前,福建全省编剧(含业余)已不足50人,成熟的专业导演12人;专业作曲已不足10人。时光倒转20年,福建拥有专业编剧150多人、专业导演50多人、专业作曲30多人。培养一茬演员,可能只要5年;培养一茬导演、编剧、作曲,却要10年、15年。戏剧专家提醒说。

  • 责任编辑:陈瑜辉  陈瑜辉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