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人大频道> 权威发布 > 正文

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

www.fjsen.com 2010-02-09 07:3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第四章 构建统筹协调的城乡支撑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内在要求。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统筹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着眼于推动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实施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把突出城市传统文化特色与体现时代气息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城市建设的时代性和城市管理的先进性,提升城市品位。

发展壮大中心城市。强化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推动中心城市产业做强、规模做大、功能做优、环境做美,增强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福州市要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城市的重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实施一城两翼双轴线发展战略,推动中心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的跨越式、组团式发展,构筑临江向海、山水相间的沿江滨海现代化城市新格局,在规划、建设、产业、环境、管理等方面实现新提升,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厦门市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着力构建海峡西岸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对台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现代化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排头兵。泉州市要充分发挥创业型城市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突出城市拓展、要素集聚、实力提升,着力构建海峡西岸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和文化旅游强市,临港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台产业合作基地和产业创新基地。漳州市要加快南太武滨海新区规划建设,努力打造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城市,临港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滨海旅游休闲基地和对台产业合作基地。莆田市要加快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文化旅游业,努力打造海峡西岸重要港口城市和重要的制造业、能源、文化旅游基地,对台民间文化交流基地,工艺品加工基地,木材进口及加工基地。宁德市要统筹推进以环三都澳区域为重点的临海产业布局,着力构建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城市,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的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联接内陆的重要出海口。三明市要优化永安—三元、梅列—沙县城市主轴线发展布局,建设成为海峡西岸连接沿海、辐射内陆、联动周边的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农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南平市要积极推进向建瓯、建阳、武夷山、邵武一带拓展,加快谋划建设武夷新区,建设成为海峡西岸承接产业转移的制造业基地,国际性旅游观光休闲基地,闽浙赣交界重要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龙岩市要以闽粤赣边交通枢纽和资源优势为基础,以生态型产业集聚与扩展为支撑,建设成为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和冶金、机械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客家文化、红色旅游和生态休闲旅游基地。积极推进闽西南一翼和闽东北一翼城市联盟,促进产业协作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和生态协同保护,实现城市及区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提升中小城市发展水平。挖掘潜力,完善功能,增强集聚,优化发展,凸显特色,积极培育发展中小城市,促进形成分工合理、设施配套、功能互补、规模协调的城镇体系。沿海及中心城市周边县市,要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以发展临海产业和为中心城市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型产业为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强化产业与人口集聚,建设一批新型中小城市。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市,要实施大城关战略,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建设县域集聚经济、人口和提供公共服务的中心,增强对农村经济的辐射力。支持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率先向中等城市发展,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使其成为具有较强承接、传导功能的区域次中心城市。

加快发展小城镇。按照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要求,建设宜居城镇综合体,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促进农村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聚,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基础条件好、经济优势比较明显的重点中心镇,要努力发展成为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或大中城市的新城区。中心城市周边的小城镇,要推进组团式布局,发展成为中心城市服务的卫星城镇。其他小城镇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农村中小企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工就业,带动城市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加快发展成为各具特色的工业主导型、资源开发型、边贸旅游型、交通枢纽型城镇,同时要强化“三农”服务功能,形成农产品集散中心和加工基地,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和文化教育中心,带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小城镇规划,加快推进小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就业和居住环境。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依法赋予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

  • 责任编辑:王秀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