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福建召开专题座谈会学习贯彻胡锦涛在闽考察讲话精神

www.fjsen.com 2010-02-22 13:4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省教育学院副院长黄家骅

转变发展方式 重在“加快”“见效”

黄家骅

胡锦涛总书记在福建考察中强调:福建要增创发展优势,推动科学发展,就必须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既指明了福建经济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又是对福建经济界的勉励鞭策,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领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后金融危机时代,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倒逼机制,期待着科学技术方面能否出现重大突破,期待着中国能否站在引领全球复苏与繁荣发展的制高点上,同时也期待着以福建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行先试能否构建新的比较优势、区域优势、后发优势。因此,现阶段经济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转变”上下功夫,在“发展”上展示作为,在“加快”上敢于并且善于领先。

不容置疑的是,福建省在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见的过程中着力于投资、消费、出口的协调增长,在保民生、促就业、优结构诸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福建各地工业结构趋同、产业升级速度不快、企业自主创新乏力、科技成果转化缓慢、政府投入和体制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从而制约了福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成效和目标实现。而与此同时,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面对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和市场挤压;面对日渐严重的资源环境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显突出。我们一定要拿出福建改革开放30多年走在全国前列的魄力和气势,真抓实干,紧抓不放,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加快”和“见效”上继续率先垂范。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牵涉面广,影响长远,当前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着力进行:

第一,要加快扩大内需,努力调整优化内需结构,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与出口需求拉动的局面,更多地培育居民需求能力,拓展城乡居民需求空间,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构建以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推进的经济增长格局。金融危机后,福建的外向型经济一度受挫,但坏事变成好事,市场与资源约束促使“福建制造”更多地向国内和省内扩展,更多地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协作与分工,并通过政府扩大公共服务而提升居民的引致需求、旁侧需求、互补性需求,通过政府对“市场失灵”(如住宅市场)的有效干预而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这对于经济发展的稳定均衡局面获得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要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做大做强信息电子、机械装备、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振兴能源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制造产业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重化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并在转变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升级,在升级中引导产业集聚,在产业集聚中优化产业布局,早日实现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崛起。

第三,要着力推进与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经济社会化发展一体化相结合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于以市场为龙头,以合作组织为载体,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城市反哺“三农”为动力,把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增强产业规模、农村事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尤其要做大做强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和两岸农业合作建设项目,力争借助闽台合作和依托独特气候地理条件的福建农业更上一层楼,并在城乡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有实质性的发展。

第四,要加紧推进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破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尤其要立足于福建远离传统能源基地、工业原材料等资源相对匮乏的现实,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由能源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降低高能耗、高污染、高趋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平台上要起带头作用。

第五,要突出临海优势,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特别要统筹规划临海产业、涉海产业和海洋产业的结构布局。临海产业要坚持海陆统筹、科技先导,不断提高先进技术对海洋传统产业的渗透能力,形成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临海产业集群板块,特别要在临海重化工业、临海能源工业、临海出口工业方面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借助现代化科技的推动力,涉海产业在优化一产、突破二产、提升三产方面要下功夫,努力在海洋运输、船舶制造、海洋旅游、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开发诸方面有较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海洋产业更要强化高新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打造远洋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能力,逐步构建对海洋资源的大方位、全立体、可持续、高层次的开发与保护格局,特别在远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环保监测设备等方面要走在全国的前列。

第六,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和份量,特别重视服务业对三大产业融合与提升的能力,把现代服务业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尤其在福建省,工业资源相对匮缺但旅游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不高但出入迁徙因子活跃,传统文化积淀不算丰厚但对输入的海外人文资源整理提升的任务很重,这就使得福建的商贸、物流、金融、会展、航运、信息、中介、旅游、教育、医疗、保健、体育、文化、创意诸种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长远的发展潜力。今后福建发展服务业应重在提升规模,层次和能级,重点推进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体现福建特色、拓展潜力明显、智力要素密集、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强的服务行业,着力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崛起和周边地区的扩大开放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之,推进上述六个方面的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目的在于建立特色鲜明、功能强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发展转变的实际功效,必须立足于一个“快”字。“快”是建立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长期不尽人意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之上,“快”是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遇到市场约束、环境约束、资源约束而难以为续的现实判断之上。“快”更是依托于金融危机之后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力量投入,完全有可能推动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的前景预测之上。所以,当快则快,不快则错,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当务之急是要“快”!

而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在下列几个方面给予配套实施,发挥保障作用,才能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实效。

首先,要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一方面,要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空前机遇和台湾产业向福建转移的第四波高潮的机遇,引进并消化高新技术,加大力度方面发展集成电路、液晶面板、光伏电子等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最新技术是不会捡到便宜白给的,我们必须瞄准具有福建特色并且又是福建迫切需要的海洋开发技术、绿色环保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加大政府的R&D投入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共性技术攻关研究,同时梳理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对产学研结合的“技术企业化、企业技术化”给予必要的激励,进一步抓好创新品牌产品项目的培育,努力把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建设成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并通过高新技术的项目和品牌带动,促使产业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从而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实效。

其次,要不断优化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加快发展的区域创新体系。要强化财政性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重点加强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社会公益技术的大项目投入,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基金和担保机构,对创新人才的特殊贡献给予特殊奖励,通过股权配给、职称评定、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保护、政府津贴等举措来营造一大批创新团队,并依托高校和科技机构促进创新资源的厚集,加快培育一批创新性城市和创新集中区,通过“6.18”和各种展会平台,着力打造海峡西岸国家级创新区域。

最后,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完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当前,福建要提升“走出去,引进来”的开放水平,把引进海外智力和开拓海外资源市场作为两项重点工程来抓,解决福建人才不足和工业资源不足的两大瓶颈问题。同时,要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创新的力度,着力发挥福建民营经济的作用,继续降低行业准入壁垒,鼓励本土企业发展转型、集成创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体系,推动研发税收抵扣、知识产权抵押、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职务发明股权激励等重大政策突破,实现福建各地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方面的先行先试,使福建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和行政收费最少的地区之一,从而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创造良好条件。

  • 责任编辑:王秀钦  王秀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