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召开专题座谈会学习贯彻胡锦涛在闽考察讲话精神
www.fjsen.com 2010-02-22 13:4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省委农办副主任马国林 加大统筹力度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马国林 胡锦涛总书记对“三农”工作非常关心重视,视察福建时明确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我省加快推进海西建设提出的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海西建设,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是胡总书记一贯的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胡总书记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摆在“五个统筹”之首,做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十七届三中全会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去年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把推进城镇化作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持久动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深入学习领会胡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意义十分重大,要主动融入全局,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推进“三农”工作,不能就农业而农业、就农村而农村,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三农”问题,切实改善农村民生,保持经济平稳和较快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作为一个整体,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解决现在普遍存在的生产要素逐利而产生的非农化倾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升级,引导产业适当集中、集聚,推进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在实现农村人口的空间转移同时,加快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换,推进城镇化进程,形成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和谐共赢的发展新格局。 加大统筹力度对推进海西建设显得尤为迫切。近几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率先推行放开粮食市场为主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率先建立和完善干部驻村帮扶制度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农村“六大员”制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许多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头。但总体上我省农业和农村发展底子薄、投入欠账多,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不衔接、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依然突出。从城乡收入差距看,2009年我省城乡收入差距是2.93:1,虽然低于全国3.33:1的水平,但比上海的2.34:1、浙江的2.46:1、江苏的2.57:1,我省在东部地区收入差距还是比较大。从消费能力看,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能力比较低,农民没钱消费、不敢消费的问题还普遍存在,占总人口近2/3的农民只购买不到1/3的消费品,农村消费市场尚未撬动起来,影响了扩大内需战略的有效实施。统筹城乡不仅仅是解决“三农”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整个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我省的晋江、石狮实施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城乡收入差距仅为1.8:1和1.6:1,基本接近发达国家1.5:1的水平,而GDP近30年还保持年均增长20%的水平,增速全省第一。学习领会胡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上,从加快海西发展的新战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目标出发,加大统筹力度,夯实“三农”发展基础,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海西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和增添新的活力。当前需要把握三个重点: 按照一体化要求统筹城乡规划。在总体规划方面,应把统筹城乡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区域规划中统筹考虑。在专项规划方面,应按照城乡整体布局的要求,把农村的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属于政府配置资源的各个领域发展问题,纳入各级政府制定的专项规划并加以实施。要着力建立有利于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与有序发展的导向机制、政府财力向公共服务特别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的投入机制以及区域对口帮扶的互动发展机制,着力建立覆盖城乡、有序转接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促进和谐的现代社会管理机制,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城乡衔接、城乡共享。 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是以城市产业集群带动农村新兴工业化。城市要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步伐,将技术成熟、产品成型的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采取技术转移、设备转移、兼并联合、设立或建立分厂等形式,逐步向农村转移,加快培植农村新的产业优势。小城镇要加强园区建设,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承接城市的产业转移,特别要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我省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速城乡产业集聚与融合。二是以城市第三产业带动农民非农化。城区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经营方式和新兴现代服务业,吸引更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应主动承接市区现代服务业的辐射,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大力开发生态农业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三产资源,形成与市区服务业配套互动的格局。三是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我省发展县域经济起步较早、步伐偏慢,实力总体还是偏弱。2008年全省县域人均GDP仅为2万多元,比江苏低26%,县域人均财政收入不到1000元,仅占江苏的52%。全省有49个县(市)财政靠转移支付,20个欠发达县的人均GDP只有1.49万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主要原因是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江苏县域三次产业比重为9:57:34,而我省是17:49:34,农业比重比江苏高8个百分点,工业却低了8个百分点。要深化扩权强县政策,从规划、政策、项目、人才等方面扶持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进程,探索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帮扶机制,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培育产业集群。 统筹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目前全省还有1/3的乡镇和1/2的村庄没有编制规划,已有规划的镇村还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标准低、层次不高、布局不合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镇村规划的指导和协调,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切实加强村镇建设规划与管理。以乡镇总体规划带动村庄建设规划,做到镇村统筹规划建设。加快中心镇和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民向镇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建设,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生态保护林体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建设,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要调动各方参与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民参与程度不高的问题,建立提升劳动力素质和引导其就业创业的新机制和城乡人口合理分布的新机制,实现“农民进城、市民下乡”城乡互进共赢。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要充分抓住东部加快发展和国家支持福建加快海西建设的机遇,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建立完善包括财政、金融、投资、产业、就业、土地、户籍等方面在内的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环境,努力提升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2-22]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
- [ 02-22]三次握手 总书记勉励建设者立新功
- [ 02-22]二赴古田 总书记祝福老区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