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五:拓展海洋开发新空间
www.fjsen.com 2011-03-25 09:26 吴洪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七大举措构建海洋经济强省 “要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还必须在突出海峡、海湾、海岛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做到既壮大了海洋优势产业,又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并实现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主要采取七项举措构建海洋经济强省。 ——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围绕平潭综合实验区和三都澳、闽江口、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湾、东山湾等临港区域规划、开发,加快布局建设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临港石化、冶金、能源、汽车、造纸等产业基地,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海洋经济和临港经济聚集区。加强以平潭、东山、湄洲、琅岐、南日、浒茂、大嶝、三都、西洋、大嵛山等十个建制乡(镇)级以上海岛为重点,探索生态、低碳的海岛开发模式,建成各具特色的低碳岛。 ——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现代海洋渔业,壮大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船舶修造等海洋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快发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邮轮游艇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信息服务、海洋文化、海洋环保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使之尽快成长壮大,并在某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海洋经济的开放与合作。围绕发展大港口、大物流、大产业,扩大海洋经济领域的对内合作与对外开放。重点推进闽台石化、机械、船舶等临港产业对接,加强闽台航运物流业合作和旅游合作,深化闽台在海洋环境协同保护和海洋综合管理领域的交流合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引导和鼓励国内外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投向海洋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海洋产业等领域建设。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建立健全海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培养造就一批海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紧缺人才,力争在一些关键海洋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完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科学规划岸线、滩涂、海岛和海域的使用,节约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加强海岸、海湾、河口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强化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生态修复,加强滨海湿地生态和海岛生态保护,构建海西蓝色生态屏障。 ——加强涉海基础设施和海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厦门港、福州港、湄洲湾港三大港口,着力加快推进三大港口通往周边及中西部地区的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形成拓展纵深腹地的便捷疏港大通道。加大海岛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百个渔港”、“千里岸线减灾”、“万艘渔船安全应急系统”为重点,建立健全海洋灾害和海上事故应急处置机制。 ——构建海洋科学开发的体制机制。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用海、协同护海、依法治海新体制。完善海洋开发政策,探索形成有利于支持科学开发海洋的财税、金融、产业、科教人才、海域使用、海岛开发政策体系。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