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五:拓展海洋开发新空间
www.fjsen.com 2011-03-25 09:26 吴洪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 蓝天碧海 鸥飞鱼跃 在连江县黄岐半岛北部海域,若干组大型金属网箱内养殖着鲍鱼和各种珍贵鱼种,周边的海域则培育海带和藻类。通过世界最先进的养殖设备,收获的海带与藻类可直接作为鲍鱼和高档鱼种的饲料,既改善了水质,又增加了经济效益。这里是日前刚刚成立的我国首个碳汇渔业养殖基地,标志着我省在探索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 在福鼎市台山岛,四周碧波荡漾的海水不仅是美景,还能被淡化成淡水解决小岛军民的喝水问题。这里是我省首个海水淡化工程验收地,可日产纯净水17吨。其成果的推广应用,为海岛居民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 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动力。2005年以来,我省率先在全国建成海上立体实时监测网,开展13个主要海湾“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为合理围填海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手段;率先在全国开展罗源湾、泉州湾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基础研究,为今后实施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创造了条件;海洋药物技术研究持续推进,开发出以牡蛎壳等贝壳为原料的医用骨组织修复材料、高纯河豚毒素戒毒新药等一批海洋生物药物制品,粗放式海洋经济模式正向精深加工转变……目前,我省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达57%,二类及二类以上水质的近岸海域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省海域面积的59.5%。 “随着今后港口和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污染源和海上污染源势必增多,增加海洋生态环境的压力。”有关专家认为,“十二五”时期我省应按照“陆海统筹、河海兼顾”的原则,形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去年12月,省环保厅与省海洋与渔业厅签署了《关于建立完善海陆一体化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协议》,开创了陆海统筹保护海洋环境的新局面。今后5年,我省将在此基础上,通过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发展海上风能、潮汐能源,数模控制湾内填海造地,科学监控入海污染物等措施,促进近岸海域、陆域和流域环境的协同综合整治,防止陆源污染向海洋转移。争取到2012年全省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面积达63%以上,2015年提高至65%以上,率先建成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宜居区,实现“蓝天碧海、鸥飞鱼跃”的美好画面。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