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会文稿

www.fjsen.com 2011-04-13 22:0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爱民为民的好法官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许寿辉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能够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詹红荔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感到十分荣幸。

詹红荔是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庭的庭长,全国优秀法官。

她是司法为民的榜样。她致力于实践司法新理念,延伸审判工作,勇担社会责任,展现了新时期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良好形象。

她是化解矛盾的能手。她办案的过程,总能告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当事人双方坦诚相见,没有一件引起矛盾激化。

她是新生少年的妈妈。她坚持用责任和爱心,教育挽救了一批又一批的失足少年,引导他们自强自立,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材。

去年11月30日那天,詹红荔的先进事迹在省内主流媒体竞相刊播之后,从早上八点至晚上十点,她的手机就一直响个不停,省内外的群众,看了报道,通过114、报社、电视台,找到了詹红荔,向她求教;她的QQ也闪烁个不停,挤满了要求加入的家长和少年。这一切说明了,社会需要詹红荔这样的法官,人民群众敬重、信赖这样爱民为民的好法官!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审结案件,更要事了人和。在詹红荔看来,每一起少年犯罪案件,都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矛盾,身为少年庭的法官,永远要在细节上比别人多想一点、在审理中多走一步,在法庭外多做一些。

人民医院的董良瀚院长曾说起这样一件事:前年九月,他们医院收治了一个被打成重伤的少年,虽然垫付了6万多元医疗费,全力抢救,但还是救不过来,善后处理也是一波三折。心想,这6多万元肯定要打水漂了。没想到,几个月之后,死者的家属主动到医院把医疗费缴了,并动情地说:原来也想再来闹一闹,现在,案件结束了,法官也帮助拿到了赔偿,我是没了孩子,但不能昧了良心啊。说完,还向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是什么样的案件,什么样的法官,用什么样的方式,唤醒了人的良知,避免了一场可能引发的社会群体事件?董院长十分好奇。一打听,原来是詹红荔法官承办的案件。

多年来,在詹红荔的努力下,象这样矛盾尖锐案件以和解告终的有40多起,还有7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得以安宁。她审理近500个案件,1140多名少年犯,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反映了一个法官的专业素质,更体现了一个法官处理矛盾的高超技能。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审理案件,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严格司法,更要能动司法。詹红荔常说,少年审判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希望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少年庭法官就是一个特殊的工程师,净化失足少年的心灵任重道远。她以教育挽救失足少年为已任,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庭前、庭中和庭后的“三不”工作法,有效延伸、拓展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与帮教空间。

有个学生叫小冬,家境贫寒,成绩优异,一念之差,拿走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由于他是外来农民工子女,落实不了帮教措施,判不了缓刑。詹红荔担心,对这样偶尔犯罪的孩子,判处监禁刑会增加交叉感染的危险。为了公平正义,詹红荔尝试建立一种社会帮教工作新机制。她先以一个社区作试验:动员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与外来判了缓刑的少年犯结对子帮教,实现“无缝对接”,让他们也平等地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然而,薄薄的一纸缓刑判决,还是成为贴在小冬脸上的犯罪“标签”。就读难,就业难,这让詹红荔非常揪心。于是,她边思考边实践,努力探索建立少年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同时,积极奔走呼吁,建议公安、检察机关依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分流疏导处理,能行政处罚的,不移送起诉,能附条件不起诉的,不移送审判。让一时失足的孩子,进入司法程序之后,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及时处理。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努力已经有了回报:省少管所羁押的延平籍少年,已经从最高峰的56人,减少到今年初的17人,少年犯罪案件,也由建庭初始的57件,下降到去年的18件。这让我深深体会到:司法唯有融入社会,改革创新,才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有职业素养,更要有社会责任。詹红荔认为,作为一个少年庭法官,责任和爱心缺一不可,预防与挽救同样重要。面对越来越低龄化的犯罪现象,人们最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远离犯罪,如何让失足的少年尽快回归社会。

为此,詹红荔主动走出法庭,走进学校,深入社区,融入家庭,连续举办了三届“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制作了100多幅“流动式法制宣传展板”,推出了“互动式法制教育”、“社区心理辅导”、“QQ在线”等一系列法制教育的组合模式,深受欢迎,有近十万人次受到教育。如今,这一法制教育模式,已成为延平区法制教育工作一个“叫得响”的品牌。

为了更好地帮助失足少年走向新生,詹红荔学习了大量的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与社会联动,创立了一条 “爱心接力”帮教工作新路径,先后为70多名无依无靠的新生少年找到工作。她组建了“新生少年服务队”,经常带领他们开展公益活动,帮助他们在“传承爱心,关心他人,回馈社会”的活动中寻找情感的归宿。在延平,群众亲切地称她为“法官大姐”、法官阿姨”、“法官妈妈”,老百姓一声声亲切的称谓,就是一个个最美好的赞赏,就是一份份最真情的回馈!

法槌虽小重千斤,法官工作连万家。詹红荔的实践告诉我们:法律无情,法官有爱,你爱人民,人民就爱你。

谢谢大家!

  •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