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消费养老:利民良策还是商业噱头?

www.fjsen.com 2011-07-21 15:11  闵凌欣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闻延伸

我们面临怎样的养老困境?

东南网-福建日报7月21日讯(记者 闵凌欣 实习生 吴婉婷)“儿子已经在福州扎根了,以后也不会回湖南老家,所以想让我们以后到福州养老。但从异地过来,以后的医保是个大问题。”63岁的汤润蹙着眉头,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很久。

老汤的儿子是1980年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在福州一家IT公司上班,最近刚买了房,老汤夫妇负责首付,儿子负责还贷,每月4000余元的贷款几乎占去他一个月的工资,贷款期30年。这桩“平生最大的消费”给全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如今小汤只能寄望工资上涨,以便不那么“气喘吁吁地过日子”。他说:“爸妈一定不能生病,生病就完了,资金链肯定断了;还有他们的养老,作为唯一的孩子,自己当然得担当,但压力太大了。”

人口老龄化问题是21世纪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资料显示,2000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7%,标志着中国进入老年型人口国家行列。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这一比例升至8.87%。据估算,中国老人2014年将突破2亿人,2026年超过3亿人,2041年将达4亿人。

21世纪以来,中国养老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截至今年一季度,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亿人,新农保开展试点以来,覆盖农村居民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被称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三大支柱”。

但是,从养老保险的基金规模来说,截至2010年底,全球GDP总量为61.96万亿美元,而中国GDP总量为6.04万亿美元,在全球的占比已经达到9.75%,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在内的我国养老金总规模不到3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养老金市场的比重尚不足1%,占当年GDP的比例不足7%,远低于发达国家40%—50%的平均占比。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大国,而养老金规模却与我国目前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开展社会保险,已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

人皆有垂垂老矣的一天,以后是能“颐养天年”,还是“老无所依”?不久前,国内几家媒体联手进行了一项“你对中国养老现状满意吗”的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14883人中,高达九成多人对目前的“中国式”养老现状不满意,有着各种各样的忧虑。

老了以后“没有足够的金钱看病”、“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生病或不能自理时,没人照顾”,是国人最担心的三大问题。专家分析,关键问题在于,目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没给大家一个稳定的预期,现在的养老保险计算特别复杂,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自己退休后能拿多少钱,大家心里没底。相对于在职的人来说,退休人员这十几年来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已退休和面临退休的人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有一定的担心。

幸福、无忧的晚年需要哪些条件?九成以上的人把“拥有健康身体”当作首要保证,与“有充足的金钱储备”、“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养老”、“有家人陪伴”、“生病了有人照顾”等,构成了养老必备的五大条件。选择三四十岁就开始为养老做准备的人,占到五成左右。做得最多的准备,如果用6个字概括,就是“少生病,多存钱”:四成人打算“从年轻时注重养老保健”,三成多人“除养老金外,还买了商业养老保险”,近三成人开始“定期为养老存钱”。

专家肯定,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一种理性的选择。西方提倡为养老进行定期投资,而不是光在银行里存钱。定期投资有个经典的计算公式:年龄和风险成反比。年纪越轻,越可以尝试一些高风险的投资,年龄越高,越要选择安全的投资。养老准备做得越早越好,身体越早爱惜越健康,投资越早回报越高。

  • 责任编辑:林雯晶  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