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强 福建强
www.fjsen.com 2011-08-18 11:1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调结构、促升级 ——产业集群变大变强 闽东中小电机创新型产业集群项目不久前正式启动,成为全国第四个、我省第二个国家创新基金创新型产业集群项目。因此,福安电机企业今年可望获得国家2000万-3000万元的创新基金扶持。 作为我省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历经数十年的培育,福安电机成为闽东首个百亿集群产业,并被列为省重点扶持的产业集群。至2010年底,各类电机及配套企业达8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人,已初步形成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逐步精专化和高度集聚化的优质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拥有一批知名品牌,出口量占全国中小型电机出口量的1/3。国家创新基金的扶持,将推动福安电机加快转型升级,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华丽转身,并加速打造千亿产业集群。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福安电机产业已先行一步。我省是最早形成并提出产业集群的省份之一。产业的集聚发展,不但形成了区域品牌的效应,也使物流过程衔接更紧密,最大限度节约成本,大大提升了集群内企业和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截至2010年底,全省形成60多个产业集群,其中省级重点产业集群38个、集群企业851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256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完成工业增加值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有21个,产业集群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63.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为34.0%。其中,沿海的福厦光电、泉港石化、泉州纺织服装、长乐纺织、泉州鞋业、厦漳农产品加工、泉州机械装备等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 成绩卓著,不足也明显。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端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规模和总量还偏小;层次还不够高,属于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多数,企业研发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不多;集群效应不明显,很多产业聚度比较低、分工专业化水平不高、产业链不长、配套能力不强。 出路在哪?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新技术产业化。 三明市自然资源丰富,有1884种天然中药材遍布林区。近年来,该市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从财税、土地等方面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迅速崛起,连续4年增幅超35%,初步形成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全国首家“国家林业生物产业基地”。目前,三明市生物医药原料基地达35.7万亩,其中南方红豆杉、雷公藤、草珊瑚人工种植面积均居全国首位,并先后获得“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草珊瑚之乡”等荣誉称号,“潜力股”变成“绩优股”。 而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中,除了加快技术改造更新、促进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之外,各地还注重开拓市场营销渠道,创建企业品牌,推进有条件的企业不断从贴牌生产逐步向自主设计、自主品牌方向转换。晋江的“中国鞋都”、“中国建陶重镇”、“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南安的“中国水暖城”、“中国石材之乡”,石狮的“中国休闲服装城”,仙游的“中国工艺家具之都”,宁德的“中国电机电器之都”等一批区域品牌在全国叫响。 在产业集群的强劲推动下,“十一五”期间,我省工业增速快于全国,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从2005年的3.54%提高至2010年的3.9%。截至去年底,全省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58件,拥有100个“中国名牌”产品,均居全国第5位。正新轮胎、翔鹭石化产能全球第一,太古飞机维修产值亚洲第一,福耀玻璃产量全国第一。 上月出台的“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重点培育福州光电显示、厦门光电、厦门计算机及通信、湄洲湾石化、漳州古雷石化、福州金属及深加工、漳州金属及深加工、泉州纺织服装、长乐纺织服装、泉州体育用品等10个千亿产业集群(基地),并推进形成16个有地方特色的年产值达500亿-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 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我省已再次加速,势头迅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17]东山光伏及玻璃新材料产业园开工
- [ 08-17]上梅乡生态经济效益凸显 竹茶烟三产业产值比增30%
- [ 08-17]自主创新敲开绿色产业之门
- [ 08-16]20多家单位专家团"牵手"武平县 助推产业发展
- [ 08-16]闽推进重点产业集聚 榕17家企业纳入百亿大企业
- [ 08-16]福建未来五年打造10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基地)
- [ 08-15]长泰:两大“百亿产业园”建设提速
- [ 08-14]尤溪三大主导产业产值“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