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乡村教师曾春生的心愿:修条像样的路 让乡亲们脱贫致富
www.fjsen.com 2011-08-19 17:36  冯川叶 陈薪宇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闻链接:

大山深处,35年的良心坚守——记平和县崎岭乡溪头村正兴小学校长曾春生

35年坚守,托起大山孩子的希望——记省级优秀教师、平和县崎岭乡溪头正兴小学校长曾春生

东南网8月19日讯(本网记者 冯川叶 陈薪宇)

从满头青丝到斑斑白发,35年来,他扎根大山;他不仅坚守教书育人本分,还“化缘”建起了新校舍;35年了,究竟把多少穷孩子从辍学的边缘拉回来,他自己也记不清,只知道自从他当校长以后,村里就再也没有孩子辍学过。在辛苦劳累的教坛耕耘中,有对家人的亏欠,也有培养学生成才的喜悦——他就是平和县崎岭乡溪头正兴小学校长曾春生。

如今的溪头村正兴小学已经步入正轨,学生们也坐进了新教室,而且学校的成绩在同类校当中也算是出类拔萃。曾老师说,教书育人,为的就是希望家乡的父老乡亲能够有知识有文化,即使是种柚子也要掌握好技术,这样生活才能得以改善。但曾老师的心愿并没有完成,因为溪头村目前还十分贫穷落后,这里的孩子们还得不到良好的成长和教育环境。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可以让父老乡亲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日前,东南网全媒体记者一行来到曾春生老师的家乡、他孜孜不倦为之奋斗一生的地方:漳州市平和县琦岭乡的溪头村。这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村庄,它位于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下,这里还是漳州的母亲河九龙江的发源地。与这依山傍水的美景相映衬的,是满山的柚子林和白芽奇兰茶树。平和的蜜柚以质优味美、果肉细腻多汁而享誉海内外,平和的崎岭乡还是白芽奇兰茶的发源地。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在这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因为道路不通畅,村民每年的人均收入只有2550元。省派驻村第一书记郑青告诉记者,由于溪头村山路崎岖,有些地方路面坑坑洼洼,遇上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普通运货的车子都无法通行。通行不便,不仅增加了买化肥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销售时的运输成本。加上长期以来的贫困导致农民种柚欠资金、欠科技指导,种类单一,产量也不高。这种种的原因,让溪头村农民即使在柚子大丰收的情况下,也提高不了收入。

“如果有条像样的路,我们这的情况就会大有改善,村民的收入至少可以翻一番。但是修路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村里还负债。我们考虑吸引企业出资修路,然后和企业联合成立专业合作社的模式,试行订单农业,来实现农户和企业的双赢。” 为了尽快让村民们脱贫,溪头村委还制定了村里3年发展规划,这也为溪头村的发展,画出了一张初步的蓝图:创办初制茶业加工厂、建成溪头村老人活动中心、改善小学教育设施,在全村范围内覆盖有线电视信号,还要修建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等。

溪头村是一个建制村,下辖11个自然村。曾春生校长的家就位于学校近3公里外的打铁曾村,从村里小学出发,需要翻过两个山头。到曾春生老师家里采访的那天,正好下着大雨,这让本就难走的山路更是泥泞不堪。汽车、摩托车在这样的天气无法通行就不用说了,就连步行都十分吃力,记者一行无一不是满身的泥巴。

“道路难走,闭塞贫穷,人们就不重视教育,不重视教育就没有知识、文化,而没有知识和文化就永远不能脱贫,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曾老师说,他的愿望很简单,那就是希望大山里所有的孩子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下成长、接受教育。而要实现心愿,就需要打破这一恶性循环。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