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当好农村金融主力军 奏响服务“三农”最强音

www.fjsen.com 2011-08-30 11:2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农信社 农商行 农合行三位一体

各项主要指标年均增幅20%以上

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后,为了支持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闽政办〔2005〕15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扶持政策确保我省农村信用社专项中央银行票据顺利兑付的通知》(闽政办〔2007〕157号)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要求取消一切不合规、不合理的限制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政策规定,允许涉农部门和单位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存款账户,允许将各类涉农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管理和发放,允许财政预算外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同时出台帮助农信社完善固定资产确权手续、支持农村信用社处置抵贷资产、清收公职人员拖欠贷款等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如通过多种支持方式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以达到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申请发行和兑付的要求,等等。

去年1月,省委决定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党组织由市、县(区)党组织领导转为省联社党委垂直领导,标志着我省农信社系统党建工作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坚强保证。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新一轮农信社改革的6年,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创新的6年,是发展腾飞的6年,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突破的6年。”业内人士表示。

农信社交由省政府管理6年来,我省农信社系统开拓进取,深化改革,强化服务,规模日益壮大,资产质量提升,盈利能力日益增强,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

——发展提速。6年来,全省农信社总资产从650.8亿元增加到2443亿元,增长275%。各项存款余额从557.19亿元增加到2015.05亿元,增长261.65%。各项贷款余额从415.8亿元增加到1348.47亿元,增长224.31%。实现各项收入491.36亿元,账面利润124.44亿元,净利润87.05亿元,累计缴纳各项税金41.1亿元。各项主要指标年均增幅均在20%以上。

——质量提升。资本充足率由负转正,从2005年底的-0.07%上升到16.26%,名列全国农信系统第一。拨备覆盖率从15%提高到324.01%,名列全国农信系统第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从2006年底的16.73%下降到1.39%,资产质量名列全国农信系统第二。

——服务有效。营业网点1800多个,占全省银行业网点三分之一强,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同时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8553个,覆盖建制村超过50%,布设量及覆盖率均居各银行机构之首。每年发放占全省65%以上的农户贷款,全省40%以上农户获得信贷支持。发放的授信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30%以上。成为服务“三农”、建设海西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形象改善。由于实力提升、质量提高、科技强化、服务优化,队伍素质、精神面貌大大改观,知名度、美誉度得到提升,农信社的形象大为改观。

“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之所以能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亲切关怀,得益于各级党政、人行、银监、财政等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员工的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鄢一忠说。

数字见证辉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全省农信系统以改革促发展,在发展中深化改革的过程。

经过6年来的改革发展,我省已建立起农信社、农商银行、农合银行三位一体的格局。先后组建了闽侯等67家统一法人的县级联社(其中,在全国率先采取股份制的形式组建了柘荣县农信联社),组建了晋江等3家农村合作银行,组建了全国首家地市级统一法人联社——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上杭、莆田、福州、泉州、漳州、三明、南平、石狮等8家农商银行先后开业,厦门、宁德、龙岩、福清、平潭等农商银行正在筹建中。全省各家行社都进行了增资扩股,大大增强了资本实力。

“改制不改向,支农本色不变,改制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我们会沿着这个路一直走下去,始终做农民的贴心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任严正说,农信社、农商银行、农合银行股东在当地,员工在当地、贷款投放在当地,税收缴纳在当地。农信社改制后,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联系更为紧密,可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经过不断改革后,各市县联社、农商银行、农合银行建立了有效的决策机制、经营机制和约束机制,确保科学民主决策、高效落实执行和有效管控风险,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特点的法人治理结构。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