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莆田发生特大洪灾,本报记者陈建平(右)在莆田南门社区采访。 王斌 摄
新闻,要回到现场
要闻编辑部 吴孝武:这次,我带着年轻的编辑胡斌去了大田县。四天时间,访农户、进企业,和普通市民、山乡茶农、企业一线员工和基层干部倾心交流。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觉收获很大。
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我不时有一种担忧,我们发现新闻、判断新闻、组织新闻的能力有钝化的迹象。比如,根据舆情热点主动策划组织报道的能力不足,独立思考、发现真问题的能力不足,不善于运用生动的生活语言,可读性不强。出现这些,少下基层、长期疏离现场,或者对基层只是走马观花,不深入,是主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基层的群众真诚欢迎记者来到他们中间,听他们说心里话。在和洋村,村委主任侃侃而谈,一直到下午一点半,忘了午饭。在茶农家,许多邻居不请自来,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他们的喜和忧,让我们感动不已;在前坪乡采访循环经济项目,我们看到了基层干部群众谋发展的心情有多迫切,看到基层的创新是多么生动……这些真真切切的感受,坐在办公室里不会有,光看文字材料也不会有。这种体验的积累、叠加,将改变我们的新闻观念、编辑理念。
新闻,要回到现场。我认为,走基层要常态化、制度化,成为新闻人的职业自觉;要身心俱到,与新闻当事人倾心沟通,为读者提供独家的发现、独特的角度和独到的观点,捕捉源于生活的活语言、真话语;编辑的目光要更多地聚焦基层的创造性实践,反映民声民情民愿,让来自现场的活新闻更多地占领版面;要发扬光大党报善于到基层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带着问题走基层,在走基层中思考,发现真问题、真典型,写出有分量、有思想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