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前排左四)与陈楚楠(前排左三)合影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12日报道(记者 徐占升 陈旻)
闽籍华侨热爱故土,他们对清政府的腐败感到深恶痛绝,渴望祖国富强,民族复兴,摆脱贫穷,因此倾力支持孙中山的反清革命活动。陈楚楠、黄乃裳、陈嘉庚、郑螺生、庄银安、徐赞周、陈新政等在辛亥革命时期积极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作出重大贡献,立下不朽功勋。
燎原星火 起自星洲
20世纪初,孙中山在海外策划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有两个策源地,一个是日本东京,一个是新加坡。
孙中山1900年第一次到新加坡,是为了营救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日本人宫崎寅藏。宫崎本来与孙中山和康有为都有交情,为促成两人合作,他来到新加坡劝说康有为,康非常气愤,向殖民地政府说宫崎是清廷派来的刺客,结果宫崎被捕。孙中山闻讯赶来营救,也被捕。后来由林文庆向殖民地政府解释,并提供担保,宫崎和孙中山才获释,但五年之内不许孙中山入境。
自被驱逐,孙中山很少关注新加坡的革命动向,直到1904年《图南日报》创刊后,新加坡又引起他的注意。《图南日报》是南洋第一份宣传革命观点的报章,创办于1904年初,创办人是闽籍华侨陈楚楠和粤籍华侨张永福。一次偶然机会,孙中山了解到这份报纸,他十分惊喜,立即寄20美元购买20份,并写信探问《图南日报》情况,从中知道新加坡华人的革命活动。
1905年6月,孙中山由欧洲往日本,途经新加坡,约《图南日报》主持人相见,因新加坡政府还禁止孙中山登岸,结果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等人只好上船与他会面。这次会面奠定了日后同盟会在新加坡设立分会的基础。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1906年4月,孙中山再次来到新加坡,“寻开设同盟分会,为南洋英荷两属之革命总机关部”。第一次在晚晴园加入同盟会的,只有陈楚楠、张永福、李竹痴三人。对新加坡同盟分会的成立情景,张永福后来描述说:“那晚孙先生就先同李竹痴商量起稿写盟书,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好一会工夫,然后招余与楚楠、李竹痴三人在晚晴园楼上商议,各人自己把盟书缮抄,依照入党手续,就联盟起来……”
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后,陈楚楠被选为会长。不久,在他和李竹痴、张永福等人的努力下,马来亚的吉隆坡、槟榔屿,以及缅甸、暹罗等地也先后成立了同盟会组织,闽侨如黄乃裳、林文庆、陈嘉庚、郑螺生、王燕石、吴世荣、庄银安、萧佛成等相继入盟,并纷纷在各埠建立革命组织,设立分会。两年后,南洋各地发展的同盟会分会已有20余处,入盟会员达3000多人,成为辛亥革命重要的海外根据地。
最早加入同盟会的李竹痴,祖籍安溪。李竹痴是位很有名望的绅士,孙中山在1906年、1907年间曾借着他的名字往来于南洋各地,以免受殖民当局的干涉。加入同盟会后,李竹痴前往缅甸,面见当时缅甸保皇分会的会长庄银安,向他详述同盟会革命宗旨,最终使得庄银安豁然觉悟,转而支持宣传革命。1908年4月,缅甸同盟会分会建立,并每周举行演讲会,由同盟会员讲解国内形势,每次演讲后都有人要求入会。
除了在旅居地大力发展革命组织,新加坡、缅甸、马来亚、菲律宾等闽籍同盟会员还回到家乡,联络革命志士,建立革命组织。1906年,闽清人黄乃裳受同盟会派遣受聘厦门同文书院,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宣传鼓动学生加入同盟会。黄乃裳之后,同盟会又派华侨黄韫山、王振邦等人赴闽南。黄韫山曾任同盟会闽南部会长,他和王振邦分别在厦门组织群众,联络各方力量,策反驻厦清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