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放羊不要变成“羊在放人” 网友热议中小学社会实践新规
www.fjsen.com 2011-11-14 08:13 周艾连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省特级教师协会副秘书长、福州市钱塘小学校长廖秀梅也表示,孩子成长不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来尽一份力。 她说以前学校是组织学生到实践活动基地住5-7天,集中开展活动。随着部分基地的倒闭或关门,现在学校是变集中实践为分散实践,一方面学校组织学生开展郊游等活动,另一方面把实践活动内容融入课堂的综合实践等课程。如今的问题是,不仅要建立官方社会实践基地,还要考虑到社会实践活动经费由谁付、怎么付的问题。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林泰昌看过《意见》的相关新闻报道。他认为如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应该考虑功能是否齐备、工作人员素质是否能起到教化作用、如何真正锻炼孩子掌握实用能力、是否安全等问题。 网友: 社会实践应考虑操作合理性 “有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体验放羊,50几个中学生放两只羊,这不知道是人在放羊呢还是羊在放人?”网友“闲章”自称是福州某中学的教师,他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觉得社会实践资源人均占有量太低,项目设置也需要专业人士仔细设计。 一位初二学生的父亲在网上跟帖讲述了他孩子的遭遇:小学时,孩子去学校定点的社会实践基地参加集体活动,条件真没法说:草席发霉、没有纱窗,热水也不够用,孩子睡觉衣服都不敢脱,被蚊子咬得满是疙瘩。吃饭实行刷卡制,孩子不懂规划,5天的伙食费一天就吃完了。他希望学校和基地工作人员应该保证一定的食宿标准,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具体操作的合理性。 福州市钱塘小学一位六年级的女学生告诉记者,她的社会实践课都是到基地学剪纸、陶艺等,她觉得挺无聊的。孩子母亲则表示,平时都是给孩子报课程辅导之类的补习班,社会实践很少关注。至于考核,她说,如果有些孩子因客观原因而不能毕业的话,有点太严重了。 网友“大隐于市”则认为,社会实践在家长心中不如语、数、外这种传统课程的分数重要,学校应该把一些生存基本技能变成一门课程,和语、数、外一样打分,让家长也重视起来。此外他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人性化处理,根据孩子的兴趣因人施教。 更多话题讨论请登录福建第一社区(http://fj01.cn)或福建微博(http://t.fj01.cn)参与。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5]福州将学生赴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育教学计划
- [ 11-05]福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成绩合格才有毕业资格
- [ 10-31]柘荣与厦门大学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 [ 09-06]张一山武警大队受训 经纪人:只是社会实践
- [ 09-02]中美大学生赴厦门光电企业社会实践
- [ 09-01]闽江学院历史学系开展"闽都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 [ 08-21]闽高校学子2011暑期社会实践送法下乡(图)
- [ 08-19]长汀县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预计10月底竣工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