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www.fjsen.com 2011-11-16 15:22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闽剧、莆仙戏、歌仔戏、客家山歌老树发新花,古城古民居的保护、老仓库老厂房的改造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文博会、茶博会、海峡论坛等独具海峡特色的文化活动如火如荼……

近年来,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福建省立足自身实际,充分挖掘和激活传统优势资源,积极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政策与市场合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创新,做大做强“闽台缘”文化交流与合作品牌,不断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振兴繁荣之路。

“古为今用”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走三坊,逛七巷,这里的故事不一样,三坊七巷都是景,一步一换一个景,三坊七巷古韵浓,一墙一瓦一首歌。”这首快板童谣唱的就是素有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和“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之称的福州“三坊七巷”。

为改变“三坊七巷”旧有“大杂院”的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从2006年起福州市投入40亿元,按照“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原则,全面修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2010年6月,“三坊七巷”荣登“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榜首,这一区域也随之成为休闲旅游热点去处。

“‘三坊七巷’是福州历史文化大观园,也是福州城市精神的发源地。”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会副主任叶子文说,“三坊七巷”是福州“闽都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它的修复是对城市文脉的一种延续。

为发扬光大独特的“闽都”文化,福州市近年来积极推进旧城的保护与改造,先后安排6亿多元建设船政文化主题公园,修复船政衙门等文物古迹;建成福建古代海洋文化摇篮和先秦闽族发源地的福州昙石山遗址新馆;投入3亿多元将脱胎漆器、闽剧、寿山石雕等传统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范围;成立闽都文化研究会,举办闽都乡学讲习所,大力传播闽都文化。

福建素称“八闽”,地域文化纷繁多样,内涵丰富。在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福建各地都相当重视传承、发扬和创新当地传统优势资源,比如作为客家聚集地的革命老区龙岩市,着力打造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客家土楼申遗成功,红色旅游红红火火,一曲“年年好、节节高”的欢庆歌舞成为广受好评的经典节目。

具有千年历史的莆仙戏的新生成为传统文化资源“古为今用”的见证。近年来,莆田市围绕“三贴近”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利用常年在城乡巡演的131个莆仙戏剧团,广泛开展莆仙古典大戏加演现代文明小戏活动,嫁接当代精神的莆仙戏成为充满活力和观众缘的地方剧种。

莆田市文明办主任陈惠黔说,现代文明小戏将宣传教育内容的“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用群众乐见的形式、听得懂的语言、学得来的内容宣传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和公民道德,促进了乡风文明,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也推动了产业发展。目前全市有一半以上剧团年演出达300天600场以上,一些优秀剧团年演出360天,每个剧团年收入增到80万元以上,形成了年产值超亿元的文化产业。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