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在线:养儿防老咋成了养儿“啃老”
www.fjsen.com 2011-11-30 14:56 林智岚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啃老”问题谁之过?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30日报道(记者 林智岚) 中国有句俗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庭关系向来十分紧密,中国人历来就有“靠父母”的传统。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靠父母”是件天经地义的事。平日里,伸手向父母要钱要物,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在生活中、工作中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父母、求助父母。而父母们一旦得知子女失业,工作无着,买房缺钱,生活遇到困难、难以为继时,很少会不愿伸出援手。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宁肯让自己多吃点苦,也不愿意看着孩子吃苦受委屈。 省老年学会理事陈炳源表示,“啃老”现象的出现,好比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孩子愿意啃,父母更愿意被啃。其实,两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子不教,父之过。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啃老族”的行为与他们在6岁前受到的不当育儿方式有关。父母对6岁以下儿童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他们成年以后,在经济、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依然依靠父母。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父母的思想观念本身也存在着误区: 比如,溺爱心理在作怪,以为爱孩子,就是包办孩子的一切、负担孩子的一生。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毕业工作,父母从来舍不得给孩子“断奶”,总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宠爱、需要给予。 二是父母对孩子有依赖性。著名心理学家李建中指出: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对孩子也有依赖性。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而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出去闯,甚至去外地工作。有些父母通过持续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生活帮助这种方式,来留住成年的孩子。 在这种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永远长不大。 首先,缺少自立自强的精神,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主观上就想依靠父母,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 其次,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态度。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却忽视眼前现实;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对自我抱有充分的信心,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因此,往往面对工作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让他们干技术含量高、需要吃苦的工作,他们干不了,也吃不消;叫他们做修理工、送奶工、绿化工,又觉得面子上接受不了,最后只能在家待着。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04]失业率高找工作不易 美国年轻"啃老族"日渐增多
- [ 10-25]北大高材生“啃老” 父母打官司欲赶走儿子
- [ 09-21]无法忍受"啃老" 意夫妇召律师将41岁儿子赶出家
- [ 09-21]意男子41岁仍"啃老" 年迈父母不堪重负要其离开
- [ 09-20]"星二代"教育弊端:习惯啃老 苏瑞5岁坐拥飞机
- [ 05-19]90岁老人状告年近60岁儿子啃老
- [ 01-28]我国超六成家庭存啃老现象 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 [ 01-28]中国六成以上家庭存啃老现象 从城市向农村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