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视点在线:养儿防老咋成了养儿“啃老”

www.fjsen.com 2011-11-30 14:56  林智岚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啃老”问题谁之过?

东南网-福建日报11月30日报道(记者 林智岚)

中国有句俗语: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家庭关系向来十分紧密,中国人历来就有“靠父母”的传统。在不少人的心目中,“靠父母”是件天经地义的事。平日里,伸手向父母要钱要物,心安理得、理所当然;在生活中、工作中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投靠父母、求助父母。而父母们一旦得知子女失业,工作无着,买房缺钱,生活遇到困难、难以为继时,很少会不愿伸出援手。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们,他们宁肯让自己多吃点苦,也不愿意看着孩子吃苦受委屈。

省老年学会理事陈炳源表示,“啃老”现象的出现,好比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孩子愿意啃,父母更愿意被啃。其实,两者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子不教,父之过。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啃老族”的行为与他们在6岁前受到的不当育儿方式有关。父母对6岁以下儿童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他们成年以后,在经济、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依然依靠父母。

同时,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父母的思想观念本身也存在着误区:

比如,溺爱心理在作怪,以为爱孩子,就是包办孩子的一切、负担孩子的一生。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和重心,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毕业工作,父母从来舍不得给孩子“断奶”,总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需要宠爱、需要给予。

二是父母对孩子有依赖性。著名心理学家李建中指出: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互动,从某种意义上讲父母对孩子也有依赖性。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而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出去闯,甚至去外地工作。有些父母通过持续给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生活帮助这种方式,来留住成年的孩子。

在这种家庭环境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永远长不大。

首先,缺少自立自强的精神,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主观上就想依靠父母,在父母身边才有安全感。

其次,缺少吃苦耐劳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态度。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却忽视眼前现实;希望自主择业,但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竞争的勇气;对自我抱有充分的信心,但在遇到挫折之后又容易自卑。因此,往往面对工作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让他们干技术含量高、需要吃苦的工作,他们干不了,也吃不消;叫他们做修理工、送奶工、绿化工,又觉得面子上接受不了,最后只能在家待着。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