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代开发票生意火 给的大多是假票

www.fjsen.com 2011-12-13 07:26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买卖双方都要受处罚

“代开发票市场上,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假发票。”昨日,一名业内人士透露,代开发票公司承诺的“保真”可信度极低。

当然,代开发票中也有一部分是真发票。比如有些公司每月缴定额税,领取的发票用不完,就把剩下的发票拿来“卖”。或者一些人在工商部门注册一个空壳公司,从税务部门领取发票后,专门做“代开发票”业务。再如有些真发票,是代开发票公司从个人手里低价收购来的发票。

对于代开发票一事,昨日,税务部门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企业的这种行为是国家严令禁止的,它是一种偷税行为,是违法的。

“其实税务部门一直都在稽查代开发票这一行为,但不少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使代开发票市场不断发展。”福建名仕律师事务所周元强律师明确表示,国家法律在税务这方面的管理上是很严格的,一经发现,买卖双方都要接受处罚,情节严重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

编辑插嘴

另类“年关经济”背后的法律风险

代开发票的陷阱不断增多,代写年终总结的手法不断翻新!似乎每到年关都是此类事件的高发期。这背后,至少有两种现象不合常规:一个是突击花钱,想着办法避税,另一个是白领们偷懒的年关综合征在作祟。

是心甘情愿咬上代开发票骗子的钩,还是买来年终总结蒙混过关?是逞一时的“心安理得”,还是笃信“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我仿佛看到了“法律”竖起一张巨网,骗子和枪手站在那头,企图瞒天过海的人站在这头。

本报记者刘丰/文陈景/图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