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职业教育发展更有底气
冠捷电子的培训老师给一所技校的学生上课。 本报记者 张永定 摄
东南网-福建日报1月20日报道(记者 郑璜)
来自南平的黄亚惠是闽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虽然年纪不大,她已连任了三届省政协委员了。
提起职业教育,黄亚惠深有感触:“过去,许多职业学校的校长往往戏称自己是教育系统的‘三等公民’。由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地教育战线的一条‘短腿’。”
今年,一位政协委员找到她诉苦,说孩子上了个普通本科,现在正为找工作发愁呢,早知道这样,不如让孩子读个高职。
这还真不是客套话。黄亚惠颇为自豪地介绍,最近几年,学校学生就业都相当好,就业率基本达到100%,去年每个学生平均有5个岗位可以选择,而且企业开出的薪酬还都不低,今年工科类的月薪普遍达到3000元以上。
学生们好就业了,与大环境有关——随着我省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基地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与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无关系——近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都加大了对职业学校实训基地的投入,学校实训环境改善,效果大大提高,而校企间的密切合作,也让学生们更符合企业需求。目前,我省组建的行业型职教集团已达53个。
“就业导向是最好的导向。”黄亚惠说,现在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生家长,都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尽管如此,在新的一年,黄亚惠仍有不少新期盼。
她希望政府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虽然近年来政府推行的实训基地建设、中职教育逐步免费等举措都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与本科教育相比,现在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还是太少,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经费仍然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而国外职业教育占到了政府教育投入的70%。
“人才评价体系要改!”黄亚惠认为,现在博士、硕士是人才,高级技工就不算人才仍是社会上很多单位提拔的传统观念。“有的孩子是不擅长读书考试,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就是强,你怎么能说他们就不是人才!”要改变这些想法,一年半载也无法实现,但政府需要引导这一观念的转变。黄亚惠建议,首先可以从职称评价体系上改革。“一线技术工人也能评高级职称、拿高工资,愿意干的人自然就更多了。”
职业教育归根到底应该为区域经济服务——这点是黄亚惠一直坚持的。但身为山区学校的校长,黄亚惠在这点上有时感觉很无奈。以她所在的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分析,这所高职院校70%的生源来自闽南,30%来自闽北,但毕业后闽南的学生几乎全部回了家乡,而在外求学的闽北学子也很少回来。
于是,她有一个大胆设想:能否与当地的中职学校对接,经过考核,合格的学生就可以免试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教授他们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引导他们留在家乡就业。她希望通过这样的举措,让立足当地发展,服务海西建设的梦想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