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政协频道> 政协要闻 > 正文

“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

www.fjsen.com 2012-02-10 16:14   来源:福建政协网 我来说两句

四、关于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政治协商意识存在差距。有的领导同志认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会延缓决策时机,影响行政效率。在政协内部也有同志认为,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化是给自己添压力,吃力不讨好。

——政治协商内容缺乏操作性。现有各级党委有关加强政治协商工作的意见中,对政治协商的内容比较笼统原则,对具体协商什么、什么时候协商、怎样开展协商、怎么处理协商意见等没有明确规定,缺乏操作性。

——政治协商程序缺乏规范性。在实施协商过程中,各种形式协商没有规范的程序,缺乏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随意性较大;有的协商准备时间不足,召开协商会议时间仓促,参会者难以全面反映党派、界别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有的协商会上领导讲话多,民主交换意见少,成为通报会、通气会。

——政治协商形式不够完善。中央5号文件规定了八种政治协商形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专题协商会议的协商形式坚持较好,其他形式的协商力度不够,效果不够明显。

——政治协商结果难以落实。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多,真正转化、落实少。往往协商会热热闹闹,过后抓落实不够。对政协的意见什么时候办、由谁具体办等问题规定不具体,影响了协商的效果。

——政治协商活动缺乏法制保障。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政治架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地位不够明确,直接影响了政协政治协商作用发挥,急需通过必要的法律、法规加以界定和明确,以确保协商民主的平等性、公开性、有效性。

五、关于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

——加强学习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协商意识。这是推动政治协商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重要前提。党委要按照中共中央5号文件的要求,把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教育和人民政协理论学习列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将人民政协理论列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在新闻媒体开设专栏,有计划、有重点地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形成有利于开展政治协商的良好氛围;明确党委、政府、政协在政治协商中的职责,建立健全党委、政府、政协三方互动机制;把是否重视、发挥好政治协商的作用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细化政治协商的内容,使之更具体,便于执行。协商内容可分为四类:一类是党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重要部门的领导人选,财政预决算报告和发展规划等;二类是地方性法规以及政府重要规章草案;三类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口、资源、环境、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重大公共政策;四类是各党派参加政协工作的共同性事务,政协内部的重要事务以及统一战线的其他重要问题。政治协商的内容随着时代的进步,将是一个不断拓展的过程。

——调整和充实政治协商的主体,努力实现协商主体构成的多元性。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出现了多元的利益结构。为了适应这种多元一体的利益结构,在政治协商主体的安排中,要努力实现协商主体的多元性,尽可能满足这些不同的利益群体,在政治协商制度框架内表达他们的利益。一是要坚持在人民政协中非中共人士占大多数的原则,这是实现大联合、大团结的必要要求,也是实现主体多元性的基本前提。二是要调整和充实政治协商主体。要对人民政协、界别设置和调整等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及时地把新的社会力量和各方面的代表人士不断吸纳到人民政协中来,成为新的协商主体。要把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和农民的代表吸纳进政协组织,成立一个新的界别,它关系到中国弱势群体利益的表达和社会的公平。三是选拔政协委员时要防止过度“精英化”倾向,片面追求“精英化”,会导致“精英”发言权过多,而一些缺乏“精英”的阶层发言权过少,最终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程度。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