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人大: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传承
www.fjsen.com 2012-02-16 15:40 来源:福建人大网 我来说两句
连日来,龙岩市新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龙川古韵》正式出版,并赠送给全区20个乡镇、街道282个行政村收藏。紧接着,从国家文化部印发的《关于命名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决定》中获悉,福建省25个县(市、区)、镇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以采茶灯为代表的龙岩新罗区入选名列其中,是龙岩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县市区。这充分体现了新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也意味着新罗区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职,监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始见成效。 新罗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龙岩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福建西南部,九龙江上游,是闽粤赣三边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由于地处闽南文化聚集区与闽粤赣客家文化聚集区的交接处,特殊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丰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部分人大代表在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上呼吁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工作。 新罗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代表的建议,决定把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工作列入2011年的重点监督议题。2011年7月14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深入区文化馆和适中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调研,重点了解近年来全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基本情况以及贯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刚颁布实施不久,由于宣传不足,社会舆论关注不够,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长期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且此项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由于新罗区财政困难,保证工作深入开展的专项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导致新罗区建立保护机构、设施设备配置等受影响,工作手段落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工作人员匮乏,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的处境甚至逐渐消失,如《采茶灯原始曲谱》、《龙岩山歌》、《龙岩静板音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龙岩方言》。一些项目由于老艺人、传承人的高龄或去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后继乏人,如果不尽早采取抢救性的保护,则可能“人亡艺绝”,永久失传”…… 调研中,有关工作人员向调研组道出了工作的困难。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