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魂归何处 入海还是入土?

www.fjsen.com 2012-04-02 07:3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魂归何处:入海还是入土?

福州、厦门两地海葬活动引起关注 网民热议生态安葬方式

东南网-福建日报4月2日报道 本网记者 王坤明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近了,3月30日,由福州市民政局主办的海葬在闽江口举行,20位逝者魂归大海。这是继2004年之后,时隔8年福州再次举办的海葬活动。据悉,厦门也将于4月6日下午举行第四届集体海葬。海葬话题再次引起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关注。

海葬 给后人多留一片立足之地

“生命来自自然,也应回归自然。” 3月30日,福州市民史美珠老人参加了福州集体海葬活动,为已过世丈夫完成“海葬”心愿。同样参与该活动的市民张先生说,海葬不仅绿色环保,而且文明,不占用一片土地,让亲人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这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后看到大海就像看到亲人的音容笑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们的观念也代表了大部分支持海葬的网友的观点。“海葬多好,以后扫墓就抱束鲜花闽江一日游。” 福州网友@扫雷工兵认为,人们应该改变传统观念,让“入海为安”成为一种新观念。

不少网友表示,现在土地资源有限,墓地价格逐年推升,少则上万元,高的10多万元,“与其花那么多钱买座坟墓,还不如归于大海,不浪费土地资源,环保又省钱。”厦门网友“彼岸花开”表示,人本是从娘胎里出来,死后为何还要抢占后人稀缺的土地,唯物一些,“我将来选择海撒,投入大海的怀抱,与大海里万千的海洋生物为伴。”

树葬、花葬更容易被接受

福州微博网友Cindy说道,刚和家人去陵园祭奠过世百日的爷爷,在爷爷安葬前,家人虽然有听说“海葬”,但是全家人都不能接受,“不是因为封建,而是真的不能接受” 。

“我觉得不要把海葬提高到环保、可持续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我只是需要一块小小的地方作为逝者最后的安息之地,让我们在每年清明时,扫扫墓,献上鲜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从“ArsenalBird”的留言代表了一大部分人的想法。

记者了解到,有些网友虽然不能接受海葬,但表示可以考虑花葬、草坪葬和树葬等生态安葬方式。厦门网友“龙行天下”认为,海葬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与世界没有什么改变,“所以我爱树葬,让人觉得,即使死了,也能给这个世界添加些什么”。

观念与成本影响海葬推广

据了解,2004年开始,我省福州、厦门、泉州三地均举办过海葬活动,此后均是断断续续,未形成常态化,规模也不大。从1999年福州市举办第一次海葬活动至今,先后有320多位逝者的骨灰融入大海。厦门从2008年起开始尝试推出集体骨灰撒海活动,截至2011年底共有143名逝者魂归大海。

认可度不高是海葬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福州殡葬管理处处长陈光辉表示,“每年清明前后,前来咨询海葬的市民大概有20人左右,但咨询多,报名少。”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葛铁强则道出了另一个原因:海葬成本相对较高,因为还要考虑到船只租赁等问题。

“船主对船只用于海葬比较忌讳,一般会婉拒。”福州圆满生命投资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刘平介绍,这几年均有市民愿意接受海葬,但是因为船只租赁困难而不能成行。

努力推动海葬活动常态化

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处长葛铁强表示,政府支持、倡导并推广海葬这种绿色的安葬方式。希望各方在推广花葬、树葬等新型殡葬的同时,加大对海葬的宣传,让更多市民了解这种不占用土地资源的殡葬方式。

福州市民政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举办海葬活动需考虑船只租赁、航道开辟、骨灰撒海定点海域的审批等方面,涉及多个部门,希望交通、海事等相关部门能够给予配合支持,使海葬活动逐渐实现常态化。

清明:上网祭祀 遥寄哀思

东南网-福建日报4月2日讯(赵舒文)又是一年清明时。东南网推出“清明节网上祭祀”专题,在这里,网友们可以送花、上香、祭酒、祈福,还可以写下一段话缅怀逝者。

网上祭祀,这样方式得到不少网友的认同与赞赏。有网友表示,清明节很多人选择烧纸钱、点蜡烛等传统方式表达对逝者的思念,这样并不环保,还不如上网送上一束花、写下一段话,只要心意在,一样能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也有网友表示,自己常年在外工作,清明才放3天假,回家路途遥远,不能亲自为亲人扫墓,通过网上祭祀,可以了自己一桩心事。

除网络祭奠,专题还对树葬、水葬等“生态葬”问题进行讨论调查。关于这个话题,如果您有什么想说的,或是有更好的建议,都可登录东南网“清明节网上祭祀”专题参与讨论。此外,专题还为网友准备了清明出行的祭扫指南,推荐福建各地清明节的习俗小吃,欢迎网友登录浏览。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