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闯黄灯现象普遍 是否违法引热议

www.fjsen.com 2012-04-16 08:3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视频报道关注老酸奶事件

福州消费者期待权威声音

市民接受东南网记者采访

东南网-福建日报4月16日讯(本网记者 叶青卿 陈嘉亮)4月9日,两位知名媒体人先后在微博爆料,说是老酸奶中很可能加入了一些工业明胶。微博一发,转载量剧增,一时间老酸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福州消费者怎么看待这一事件?乳企有何回应?专家有什么看法?4月13日东南网推出视频节目《老酸奶事件:乳企回应专家说法》。

消费者关注 市场未受影响

在福州市中心的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记者看到,最近的消息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鼓楼区的王小姐身怀六甲,她说自己很喜欢老酸奶的口感,自己一直在喝,觉得没有什么质量问题。退休的郭女士说酸奶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她和老伴几乎天天都会喝,尤其是老酸奶。

记者在超市里看到,各种品牌的老酸奶已成为超市冷藏柜台的主打产品。超市副总经理表示,网传的“老酸奶事件”目前并没有影响老酸奶的销量。“目前还是比较稳定,商场也没有接到老酸奶下架的通知,也没有消费者的相关投诉。”

采访中,也有几位消费者觉得“老酸奶事件”是无风不起浪,流言让他们十分关注老酸奶的质量问题。晋安区的方小姐则持观望态度:“我们现在还不懂得这个到底是不是事实。如果实在想吃,就选择大企业的品牌,应该安全系数高一些吧!”

乳企应第一时间检测并公布结果

正当一些消费者处于观望态度的时候,网传“烂皮鞋变果冻和酸奶”的微博在发布当日下午,就被博主删除了,惹得网友一片哗然。网友“摄计思”表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如果不能细说清楚,还不如不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网友“梦幻小仙女”称,“如果媒体有确实证据证明哪家酸奶或果冻厂家使用了不能食用的工业明胶,就应直接拿出来。如果不敢针对特定品牌,支支吾吾地指向整个行业,那么对于行业中的循规蹈矩者何其不公?”

酸奶中添加明胶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4月11日,带着网友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邱彬博士。邱博士说,食品添加剂有2400多种,食用明胶是其中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现在消费者担心的是生产商用工业明胶替代食用明胶。“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的提炼来源都是动物的皮革组织或者筋腱组织,只是二者在提取工艺等方面有差异。工业明胶中重金属的含量偏高。而如果身体摄入过量重金属,对肝、肾影响都非常大。”

邱博士认为,乳制品企业在面对传言的时候,最好要在第一时间请质检部门进行专业检测,将检测结果公布给大家,让消费者能够吃得放心。

学者:企业违法成本偏低

随着“旧皮鞋做老酸奶”传闻的蔓延,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陆续发表声明,说主流品牌老酸奶不会添加工业明胶。东南网记者也以消费者的身份拨打了国内几家乳业巨头的客服热线,客服人员均强调自家的产品添加的是食用明胶。

福建师范大学法学院的丁兆增副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国家在食品安全立法方面不仅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法》,而且在《刑法》及其他法律方面对于保障食品安全都有一些专门的条文。”但在执法层面,还是困难重重。丁兆增认为,法律的颁布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例如《食品安全法》从现在的角度来分析,无论是从生产者、销售者的行政处罚角度,还是民事责任角度,违法企业的违法成本都偏低。

更多内容请登录东南网视频tv.fjsen.com观看视频节目《老酸奶事件:乳企回应专家说法》

  • 责任编辑:林诚悦  林诚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