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痛苦地多活几月还是安享最后人生?

www.fjsen.com 2012-05-24 06:54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痛苦地多活几月还是安享最后人生?

癌症晚期病人放弃治疗引发网友关注

东南网-福建日报5月24日报道 本网记者 陈薪宇 王坤明

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前的日子该怎么过?对于他们来说,是插满管子在病床上多挨几个月还是安享最后人生?这一直是在社会伦理中备受争议的话题。近日,一则医学博士陈作兵为减少肿瘤晚期父亲痛苦放弃为其医治的新闻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癌症病人的疾之痛与救之苦,也让网友重新思索面对死亡的态度和权利。

网友:让其有尊严地离去

陈作兵是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毒理专家、医学博士,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后,他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根据父亲的想法把父亲送回了浙江诸暨老家,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如果可能,就适当作镇静催眠让父亲安详地离开人世。

作为一个医生,陈作兵对自己父亲临终治疗方案的抉择引发了不少争议。一些网友认为要鼓励父亲坚持活下去,尽到最后的孝道。

“作为儿女,即使倾家荡产我也会极力去挽回亲人的生命,即使只有一分的希望也要争取。”网友“罗兰德”表示,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更不想背负不孝的骂名。网友“卡拉007”认为,治了至少还有希望活得更久,哪怕只是一天,也能让亲人之间多一天感受彼此的爱与温暖。

但不少网友也对陈医生的选择表示了理解和支持,认为对父母的孝敬,不仅仅是延续生命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尊重其选择。

经历过亲人病逝痛苦的网友“吃饱就睡欧吉桑”表示,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的最终治疗目的,是减轻痛苦,但事实恰恰相反,许多治疗方案都是家属没有看明情况,结果病人没有延长几天寿命,却在极度痛苦中面临死亡。“这种痛苦不仅是病人本身,家人看到病人的痛苦,还会为自己所做的努力而自责。”网友“helen11花园”说,他曾经经历两位患癌亲人在治疗中痛苦死去,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他宁愿选择放弃治疗。

“活着要有质量,死得要有尊严!”网友“一叶知秋”说道,“没有人愿意让家人离开自己,但是与其让病人死得痛苦、没有尊严,还不如像医学博士那样,尊重老人自己的选择。这也是一种难得的尊重,也是真正的孝顺。”

网友“山中人”也指出病人的自愿放弃治疗的选择并不只是家庭问题,更是社会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突破伦理和世俗的羁绊,需要更多的尊重。“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社会如何能让更多的重病患者安然地、有尊严地离去。”

医学专家:让病人选择

那么,医学专家对此又有何看法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学科主任翁钦永认为,作为家属出于考虑减少病人的痛苦,选择放弃治疗可以理解,“但是作为医生来说,我们有职责有义务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病人。因为跟国外不同,国外选择安乐死是合法的,然而目前我们国家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

福建省肿瘤医院医师林矩辉则表示,支持浙江这位医学博士的观点。他认为,作为医生或者患者家属,在情感上都是希望能尽力医治病人。但是,就医学角度来说,目前很多疾病并不能最终治愈,很多医疗手段只能是延续短暂的生命,并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反而会对家人产生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

“因为陈作兵是医学博士,深知给临终父亲动手术、做放疗的意义非常有限,除了增加痛苦外无益于病情的扭转,还不如让病人平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林医生认为,生老病死本身就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但是现在人们迫于传统观念以及世俗的压力,往往不愿意、也不敢去面对,下意识去逃避。“改变目前人们的观念,阻力还很大,但是只要社会各界慢慢地去呼吁,人们会逐渐去接受的。”林医生说。

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吴云丽持同样的观点。她说,化疗对肌体细胞的损伤很大,对于癌症晚期的病人来说是痛苦的,此时的生命质量也很差。其实,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在病人病情得不到控制的时候,医生会告诉他病情,让病人来选择继续治疗还是放弃治疗。然而,目前国内很多人在面对亲人的病情时,不能正确面对,而是向病人隐瞒病情,反而加重病人的痛苦。

学者:选择治疗方案需谨慎

对于陈作兵父亲选择放弃治疗的做法,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甘满堂认为是可取的,“在中国伦理观念影响下,许多子女认为孝顺就是让患病的父母继续活着。子女想挽留亲人,实际上却带给病人更多的痛苦,让他们最后的时光毫无生命质量可言。而像陈作兵这样的选择看似不符合传统,实际是对其父亲更好的尊重。”

但甘满堂也指出,陈作兵父亲的案例是个特例。“作为医生,陈作兵清楚父亲的病情,因此做出了放弃治疗的决定。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缺乏对亲人病情的了解,对治疗的决定大多是听从医生的意见。因此,如果遇到相同的情况,还是要和医生充分沟通,在尊重病人、医生和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考虑治疗方案。”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