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成为非遗展示的创新典范
www.fjsen.com 2012-06-06 09:22 何光锐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让非遗项目“活”在当下
宁德霍童线狮表演 东南网-福建日报6月6日报道(记者 何光锐) 走“活态传承”之路 “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选择。非遗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让古老优秀的文化“活”在当下,焕发生机活力,重新融入当代生活,而不是作为“化石”进入博物馆供人观瞻。 “生产性保护”,是近年来关于非遗项目“活态传承”、保护与发展兼顾的一个创新性理念。福建省因地制宜,因项目制宜,大力引导、支持部分“非遗”项目发展生产,进入市场,在生产性保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列入福建省级名录的“非遗”项目中,近20%的项目已探索出适合市场规律的经营模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表现为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财富,但其中相当部分能够同时创造物质财富,特别是手工艺、民间美术、饮食等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福建是一个传统的工艺美术大省,省级以上“非遗”名录中手工技艺类共有46项,民间美术类有12项,在目前市场状况较好的省级以上项目中,手工技艺占了90%以上。其中石雕、木雕和茶叶生产已经在“非遗”项目所在地形成支柱行业,产品销往全国以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福建文化产业的“金字招牌”。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曾对全省“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据调查分析,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发展情况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我造血式的拓展型,已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规律的经营机制,实现新型的传承发展;二是自给自足式的局限型。这部分“非遗”项目所占比例最大,只能基本解决眼下生存的问题,受到体制、资金、传统经营模式等因素的限制,市场狭小,难以发展;三是自生自灭式的濒危型。 针对这种现状,福建省文化厅组织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专题调研,为传承、传习活动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全省文化部门登记在册的传承基地近120个,未登记在册(由相关企业单位内部组建)的传承、传习基地和展示点约200个。制茶工艺、陶瓷烧制技艺、石雕工艺、木雕工艺、漆艺、漆线雕、软木画、中医药、木偶雕刻、畲族银器制作等工艺等传承基地基本形成,省级以上的代表性传承人约有三分之二落实了传承场地等基本的传承条件,并开展传承活动。 关注品牌价值 2011年6月11日,省文化厅公布了全省第一批18个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并与福建省工商银行签订了200亿元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银行贷款向包括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在内的文化产业倾斜。同时,积极支持具有生产性开发前景的非遗项目与企业联姻,恢复这类项目的传统工艺并进行生产性开发。 “生产性保护”关注的是传承发展能力的提升,而不仅仅是市场效益的取得。因而,“品牌”价值是非遗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但现实情况是,由于一些非遗项目的品牌没有树立起来,各种打着非遗旗号的工业化批量生产产品挤占了市场。这种掠夺性的竞争往往会把消费者的热情很快消耗掉,从而动摇整个市场。坚持材料原真、传统技艺制作和手工加工的非遗项目,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其文化和经济价值,是一个艰巨的课题。 对此,福建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措施,利用各级媒体进行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项目展演、赛事和研讨活动。此外,还着力加强非遗项目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成立试点村、注册非遗品牌商标、建立传承培训机构等。例如,为了保护“闽西客家元宵节庆”,龙岩市相继建立了“连城罗坊走古事试点村”、“连城姑田游大龙试点镇”、“连城庙前芷溪客家宗族文化、芷溪花灯工艺试点村”等,推进该项目的“生产性保护”。 前些年,福州软木画一度濒临失传,工厂散了,老艺人也都回家赋闲。福建省非遗中心及时给予了大力扶持,带着软木画精品和吴传福等老艺人参加各种展会,在非遗博览苑设点展示软木画,还帮他们牵线搭桥找到联营企业,与传承人吴传福先生合作组建“福州传福软木画公司”,并聘用原福州工艺厂的20多名技术骨干和老工人。目前,该公司已开始批量生产,还在深圳文博会上拿到了600多万元的订单,传统软木画技艺重新焕发了生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7]南京“六合猪头肉”申请“非遗” 被指滥用文化
- [ 03-26]闽台非遗博物馆在厦门翔安新圩镇开工建设
- [ 03-11]闽台非遗博物馆将落户翔安新圩 将设闽南传统戏台
- [ 02-20]“百场歌册纪念杯”见证非遗“东山歌册”的辉煌
- [ 02-13]元宵过后探访“非遗”枫亭游灯的“台前幕后”
- [ 02-13]我国非遗生产性保护遇难题:回报有限弟子难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