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激励企业用电倡导科学用电 盛夏电力服务清风扑面
www.fjsen.com 2012-07-06 08:33 王永珍 陈舒平 林梅妹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民生·盘点 296支电力小分队服务企业 东南网-福建日报7月6日讯(记者 王永珍) 从6月份开始,国家电网福建省电力公司全面启动以“保发展、保用电”为主题的优质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一个月来,共成立296支服务小分队,累计服务企业832户,提出用电优化建议措施1359条,现场协调解决用电问题217个。 在上周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暨民企产业项目对接工作视频会上,省电力公司就推动和落实当前工业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包括:全面落实用电激励政策。深入工业企业宣传省政府出台的用电激励政策,将260家省重点工业企业高峰用电时段调减2个小时,按时完成计量表计时段调整,确保执行范围准确、政策迅速兑现,促进企业利用扩大生产。 帮助企业优化用电管理。针对部分工业企业用电管理相对薄弱,造成峰谷电费、力率电费支出高的情况,首批选取880户工业企业,上门开展用电诊断,提出优化用电建议,促进企业及时调整用电方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减少电费成本支出。 实行重点项目“全程式”服务。建立大客户经理团队,对770个省市重点项目实行“一对一”的全过程服务,报装接电时限比承诺时限缩减20%以上。建立重大项目超常规对接机制,对在建开发区和重点企业,由省、地、县三级供电企业分层对接、上下联动,平潭综合实验区、古雷开发区电网建设由省公司直接对接,提升工作协调层次,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实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 民生·民声 给“峰谷” 算笔账 王永珍 林丽萍 7月1日起,全省居民生活用电实施阶梯电价,在此基础上,我省还推出居民生活用电峰谷分时电价。 长期以来只在企业实行的“峰谷”电价政策,如今咱老百姓也能从中受益了。 为何要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主任黄文英解释:“企业和居民的耗电量在一天24小时内变化很大,一般而言,夜晚尤其是深夜耗电量要远小于白天,我们将对电力需求最旺盛的时间称为‘高峰’时间,相应地深夜耗电量少时为‘低谷’。为了满足供电需求,发电企业必须按高峰来设计生产规模或供电能力,而在低谷时段,社会用电量少,只好限制发电机组出力甚至让其停机。” 当日,省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全省用电曲线图显示,最高负荷2451万千瓦,发生在上午10时56分,而这天凌晨4时28分,负荷最低,为1731万千瓦。相差竟达720万千瓦。 “过去,峰谷电价的执行对象主要是大工业用户。此次,对负荷占全省用电30%的居民生活用电也推出峰谷分时电价,可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全社会科学用电,发挥削峰填谷的更大效应。”黄文英说。 据了解,实施峰谷电价,是实现老百姓、供电企业以及社会“三赢”之举。 有利于节省居民电费开支。居民可利用低谷低价的优势,通过改变用电习惯,比如尽量避开高峰时段用电,将电热水器、洗衣机、空调的开启时间安排到22:00—8:00间,多消费低谷电力。 降低发电和供电成本。通过将高峰用电转移到低谷时段,实现供需均衡,可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提高发电、输电、配电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提高供电可靠性。 减少电力资源的闲置浪费。我省统调负荷量在用电的高峰期和低谷期的差额目前约700万千瓦。一般电厂的投资为3200元/千瓦至4000元/千瓦,如移峰200万千瓦,就可以少建2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节省的电力投资约64—80亿元,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从表面上看,因为22时以后的电价每度便宜0.23元,选择峰谷分时电价非常划算,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居民执行峰谷电价后就可以受益。据省电力公司营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是否选择峰谷分时电价其实要好好算笔账。 从当前我省的峰谷电价政策来看,低谷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13%是居民选择的界线,占比低的并不合算,占比越高电费越低。以家庭每月用电量500千瓦时为例,按执行的阶梯电价方案计算,电费为289.15元;若选择峰谷电价,若低谷电量占总用电量13%,电费为289.2元,峰谷和非峰谷两种电费基本持平。但如果低谷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例达到30%,选择峰谷电价的电费则为269.65元;若达到50%,电费则为246.65元。 “峰谷分时电价好处不少,一户一表居民可自愿申请,我们将免费安装智能电表。”这位负责人还提醒,“由于需执行满一年后才可以申请退出,所以建议大家慎重选择。”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20]电监会: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
- [ 06-19]电监会发布实施意见支持民间资本投资电力
- [ 06-15]中国将致力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 增强电力可靠性
- [ 06-14]今夏电力缺口较去年减半 火电放缓缺口扩大存压力
- [ 06-09]发改委:今年夏季最大电力缺口或达1800万千瓦
- [ 06-08]中电联专家:今夏电力缺口被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