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再扬帆

www.fjsen.com 2012-07-22 09:11  薛东 黄云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福建海岸线 记者八闽行

东南网-福建日报7月22日报道(记者 薛东 黄云峰)

古老的泉州,经历了千年喧嚣之后,又一次雄姿勃发地站在历史的舞台上。

去年,国务院批复海西《规划》,将福建列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今年初以来,中央领导来闽考察时,对福建发展海洋经济寄望甚殷。坐拥天时地利的泉州,在历史机遇面前,摩拳擦掌,豪气冲天。

泉州湾跨海大桥、肖厝港7-10#泊位、石湖港5-6#泊位、湄洲湾南岸疏港铁路支线建设如火如荼;炼化一体、文化创意、大型物流、滨海旅游、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全新的临海产业如雨后春笋成长。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泉州正瞄准海洋,进军海洋,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中抢得先机、赢得主动。

立足辉煌 整装待发

发展海洋经济,泉州大有可为。泉州各界的满满信心,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信心满满,源于雄厚的历史积淀。

史载,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曾经创造过举世闻名的辉煌历史,早在宋元时期,泉州港就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

千年之前,一艘艘巨轮满载茶叶和瓷器等商品从这里起航,在带回数以万计白银的同时,也带来了灿烂辉煌的海洋文化。长期的海上交流,让泉州孕育了闽南文化、海丝文化、宗教文化、戏剧文化等特色人文资源,以及勇于冒险、敢拼会赢的人文特质。这,正成为如今泉州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精神力量。

信心满满,源于优越的资源优势。

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的泉州,背倚大陆,面朝大海,与台湾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它正日益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制高点。

“泉州海域和土地面积均为1.1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41公里。位于湄洲湾南岸的斗尾港,更以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深水岸线条件闻名于世。”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克思表示,除此之外,丰富的海洋矿产资源、潮汐能、风能,遍布泉州的海湾、沙滩、文物古迹等珍贵的滨海旅游资源,都是泉州发展海洋经济的最大依仗。

信心满满,更源于成竹在胸。

“海洋是泉州最珍贵的资源。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之后,泉州可供开发的陆地资源已经非常有限,丰富的海洋资源,已经成为泉州经济再次腾飞的重要资源保障。为了发展海洋经济,我们已经对泉州市海域的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做了多次的规划和论证。”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陈文堃说。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办公室,一张泉州海洋功能区划图引人注目。地图上,蔚蓝色的大海被分割成了九大类型、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功能区域。

“这份区划图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一寸海域发挥最佳效益。”陈文堃表示,完整的海洋功能区划作为海洋空间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基础性和约束性文件,具有很强的法律效力。未来泉州所有的沿海开发计划,都将严格按照功能区划要求进行。

与此同时,一些推动泉州港未来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已依次铺开。

全长12.7公里的泉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现场,车如流水马如龙,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施工阶段。

“大桥建成后,将加快泉州城市向泉州湾集聚,使泉州走向环湾面海时代。”工地负责人说,市民从泉州台商投资区的秀涂到石狮蚶江的行车时间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至10分钟。这对强化对台经贸合作,密切与中西部联系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外,省重点项目、中化炼油的中下游产业链项目回填工程正以每天2万立方米土方量的速度进行,工程预计在5个月内完成。这让泉惠石化园区“打造国家级石化基地”的理想越来越清晰。

厚积方能薄发。据了解,受多种历史因素影响,泉州港基础建设一度十分落后,优越的港口条件无法发挥效益。在打造蓝色海洋经济宏伟目标的催动下,这个局面正在改变。目前,泉州港已建成71个投产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16个,专用集装箱码头泊位6个,10万吨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各1个,成品油码头泊位18个。现已开通航线80多条,其中外贸航线20多条,集装箱航线50多条。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