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课堂之外的学习
www.fjsen.com 2012-08-02 11:3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走进“老宅子” □林心怡(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学生) 【实践队背景:福大建筑学院以武夷山市为实践地,重点打造了两支实践队。一支连续六年赴五夫镇开展名镇保护与开发探索,力图摸索出保护古建筑与改善村民生活有机结合的可行之路。一支前往兴田镇进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传统古建聚落规划改造及功能综合提升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实践。】 2012年的暑假对于我来说,与以往大不相同,这是我大学本科阶段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记录了我在乡间穿行的身影,在深巷中留下的脚步。 7月初,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并作为校重点实践队的一员来到武夷山市五夫镇进行社会实践。 五夫镇凭借着深厚的朱子文化内涵,在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镇中的“朱子故居”、“兴贤书院”、“刘氏家祠”和“节孝坊”等古建文物都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我们在参观这些古建的同时,用专业的视角为这些古建做了详细的测绘(如下图)、现状的考评、模型建立和旅游发展设想等调研工作。队员们在惊叹于古人高超建筑工艺的同时,也对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深入街巷田间,在阡陌间邂逅农作的人们,在窄巷中与村民促膝长谈。 面对正在发展初期的五夫,我们这群大学生渴望着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之发展助力,我们在思考着如何在保留原生态农作关系的同时又能发挥五夫镇的旅游特色,使之真正适应快速的城市发展。 从五夫回来之后我只做了简单的休整,一个月内再次登上开往武夷山的火车,又投身到了由副院长张鹰教授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武夷山市城村古村落保护的调研工作中。 城村的历史背景更为悠久,这座曾作为古汉王城的小村庄,有着数十栋保存完好的古建,精湛的工艺水平让前去调研的同学都为之惊叹。在前年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大水冲刷下,城村夯土墙仍能屹立不倒,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非同一般。 此次的调研任务是对传统古建筑群落进行规划和改造,在探访民意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被居民们的热情吸引。他们娓娓地讲述着老宅子的故事。数代人共同经营着的深宅大院,因为儿孙的迁出显得空荡而寂寞。有太多的留守老人在这儿固守着祖上的产业,哪怕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也不愿割舍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对于旧房改造的计划,人们的愿望很简单,他们并不奢求在宅基地上新建混凝土的小洋楼,只要能更加方便他们的生活,他们还是更愿意居住在阴凉宽敞的老宅中。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守护他们的意愿,完成他们的梦想。 在每日的测绘之后,张鹰教授都会给我们细心地总结每天的工作体验。他告诉我们,想要做好村民的调研工作,就要将心比心地考虑他们的生活需要,言行身教地做好示范工程,还需要改变由政府做决定的改造方式,要发动自觉的、自下而上的更新。这种基于现实的思考和保护改造策略,是我们需要掌握和反思的学习方法。如何将所学落实到所用,也是对我自己的挑战。(张颖 整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3]近千万大中专生将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
- [ 06-21]今年暑期20万青年学生将走进基层
- [ 01-11]惠民利民长效帮扶 福州“三下乡”活动蓬勃开展
- [ 01-05]三明市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 [ 12-23]漳州启动2012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 [ 12-16]闽2012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
- [ 10-01]调查显示过半农民工业余生活贫乏 “吃完就睡”
- [ 07-13]福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