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课”火:选修课背后的隐忧
www.fjsen.com 2012-08-29 16:11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鸡肋课程”让学生选什么 高校对选修课的定位是为了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避免出现“文科生不懂灯泡什么结构,理科生不知诗仙何许人”的现象。比如,福州大学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目标是“文理互补,文理平衡”。选修课分为自然科学课程组和人文社科课程组,要求选修的类别与本专业修读的类别相反。理工类同学选修文史科课程,而文科类学生则可以选择操作性较强的课程。 福建师范大学的选修课不同于福州大学的“文理分家”,学校要求8个选修课学分中应有2个学分的艺术学类课程。厦门大学校选课的特色之处在于打破学科专业界限,实施课程资源共享,自2008年实施教学改革后,厦大每学年除单独开设的全校公选课之外,另有885门专业课面向全校开放,外系学生可以与所选课程专业的学生一同上专业课,在为同学们提供了解跨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亦可作为学生选修双学位或转专业的“探路石”。 即便是这样,学生总是在抱怨课太少,而老师却认为课太多了!这一悖论某种程度上说明选修课程中“鸡肋课程”不在少数。 华东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庞维国认为,国内传统的选修课是学术型课程较多,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关注不足。而陈坚老师表示,有的学生选课时首先考虑的是这门课的分值,是否考试、是否容易过,然后才考虑能否学有所获,这种选课心态和选课体系不能说没有关系。而且很多同学修够了选修课学分,便不再选修其他课程了。这也一定程度上促成了“鸡肋课程”的产生。 在国外高校,学生都喜欢上选修课。在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留学的刘安东同学告诉记者,作为文理学院,卫斯理要求每个学生除了完成专业课之外,还要选修三节艺术音乐类的课程,三节科技类的课,三节文学、历史类的文科课。毕业之前要掌握一门外语,还要求大一新生必须在第一年里选修一门写作课。而在体育课选修方面,除了有常规的各种球类,还有攀岩,舞蹈,健身器材训练,击剑,射箭,马术,高尔夫,游泳等等。 “大二下学期才定专业,大一、大二可以凭自己兴趣选课,这对以后选择专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这也逼学生去尝试更多新东西。“我上个学期就为了完成在艺术方面的选修学分,上了艺术史课。这是一门分析欧洲艺术发展史程,教会我们怎么分析画作的学科。我之前很少到艺术馆参观,但是这堂课让我一个学期跑艺术馆十几次,现在看画也能说出个一二。”刘安东笑着说道。 将实用性、趣味性融入其中,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这一朴素的道理应贯穿在选修课程改革中。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5]500名中央司局级干部进北大清华等校上选修课
- [ 01-13]山东教育厅出新规 大学生体质不达标不能毕业
- [ 01-08]厦60岁以上老人近半数空巢 将在小区建“托老所”
- [ 01-05]哈利波特成大学选修课 研究遗传学受学生追捧(图)
- [ 11-13]智力运动会桥牌比赛:从束发少年到耄耋老者
- [ 11-11]产生首金桥牌还是曲高和寡
- [ 11-10]智运会首金获得者:同为武汉大学生 玩牌上瘾
- [ 11-08]知情者透露姚明上学细节 每周两天课至少5年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