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纪实:让希望在红土地上升腾
www.fjsen.com 2012-09-19 08:43 赖文忠 王永珍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让希望在红土地上升腾 ——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老区苏区发展纪实 东南网-福建日报9月19日报道(记者 赖文忠 王永珍) 金秋时节,树木荫翳的宁化县北山南麓县一中教学区旁,学校艺体馆建设正在火热进行,即将进入收尾阶段。 “这个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下达革命老区专项补助900万元,将建成集科技、艺术、文学、体育、外语、美劳等教育培训和娱乐活动为一体的花园式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场所,是全省中学中最先进的。届时,将向全县中小学生开放。”校长张永福说。 这是财政支持我省苏区老区发展的一个片断。连日来,记者在老区采访,不断听到令人鼓舞的消息——在长汀,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17.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面积63.3万亩;在宁化,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实施;在大田,最近5年来民生支出累计38.29亿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老区、苏区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巨大贡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时刻情牵我省老区、苏区,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的举措,老区苏区面貌日新月异,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高。 心系老区, 中央财政持续发力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重视老区工作,心系老区群众。2010年春,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与老区人民共度春节,要求我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让革命老区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来闽考察时,都强调加快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对老区发展寄予殷切希望,2011年底到2012年初,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两次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作出重要批示。 中央财政大力支持我省老区发展,近年来,在财政政策、资金等方面不断加大倾斜力度,重点用于支持包括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在内的困难地区发展。 2009年,中央财政第一次为我省专门安排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及原中央苏区县财力补助,第一次将我省纳入中央廉租住房保障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补助范围,第一次将我省作为全国重点流域治理之外的生态保护省份给予财力奖励。同时,对我省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中央政法经费保障改革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资金补助比照中西部政策; 在中央出台的民生政策中,中央财政从2010年起,参照江西省原中央苏区县的政策标准,对我省苏区县安排补助。这种对某些县实行单独补助的做法,在全国还是首次; 2011年,中央财政决定,“十二五”期间对我省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县的农村公路路网改善工程、中小流域治理投资补助,分别比照西部和中部标准执行; 2012年,中央财政在研究江西赣南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时,将我省和广东一并纳入考虑,决定在原重大民生政策参照江西省补助的基础上,从2012年起,每年另外安排我省3亿元转移支付补助,用于解决原中央苏区的突出困难; …… 中央财政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措施,传递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使我省老区发展得到强有力的资金保障,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中央红军长征起点县之一的宁化县,2011年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980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820元,5年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5%、15.7%。 “村民生产积极性高,得益于政策的扶持和生产条件的改善。”宁化县石壁镇溪背畲族村党支部书记张金根说,他刚来村里时,只有一条通村水泥公路,现在水泥路通到所有自然村;原来化肥要肩挑上山,现在每块田都有机耕道;原来全村只有220头耕牛、2台拖拉机,现在耕牛被60多台农机具替代了;村里的砖混房由20%增至96%。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9-11]红色村庄汤泉村:革命烈士血染的热土
- [ 09-06]乡邮员甘代松:三十八年老区路 青春汗水递希望
- [ 06-29]昨延平区二轻集体工业联社溪洋村慰问困难党员
- [ 06-28]福建革命老区融入海西建设迎来新发展
- [ 04-23]国家发改委详解《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
- [ 03-18]我国首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规划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