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福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收获生态更美和农民增收双重效益

www.fjsen.com 2012-10-08 08:26  吴美章 方炜杭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党报观察室

我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收获生态更美和农民增收双重效益

兴林富民

东南网-福建日报10月8日报道(记者 吴美章 方炜杭)

年年造林,今年有质的飞跃。

据省林业厅消息,截至9月30日,全省今年完成造林绿化320.5万亩,占总任务300万亩的106.8%,其中以“四绿”工程为主的山下造林达到210.9万亩。

省林业厅负责人说,今年我省造林绿化重点实现由山上为主向山上山下统筹转变,山下造林面积首次超过山上造林。这意味着林业的作为空间进一步拓展、生态建设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也意味着林业改善民生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加快推进生态省建设,林业继续加力。

如何继续扩大森林面积?

持续推进“四绿”工程,大力开展“大造林”活动,造林绿化面积创新高

在去年完成造林绿化701万亩基础上,今年我省再次完成了320万亩造林绿化的任务,两年完成造林绿化超过1000万亩,为历史之最。

这个“之最”,体现了我省对生态建设的一贯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我省坚持把造林绿化作为生态省建设的首要任务、主体内容和基础工作,作为科学发展观在福建的具体实践,一任接着一任干,持之以恒、锲而不舍。

我省森林覆盖率已居全国首位,如何继续扩大森林面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我省多次召开高规格的林业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 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决定》《关于加快造林绿化 推进森林福建建设的通知》等10多个政策文件,作出了建设海西现代林业、实施“四绿”工程、开展“大造林”活动等部署。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2016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的新目标,作出了“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效益,建设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美好家园”的新部署,有力推动了林业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强化森林生态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为生态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2年以来,全省累计完成植树造林2520万亩,特别是2010年启动“四绿”工程、2011年开展“大造林”,有效加快了城乡绿化一体化,打造了宜居环境,提高了人民幸福指数。

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与去年造林面积相比,今年造林320万亩并不算多,但难度加大,特别是沈海高速公路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标准高、投入大。为此,省政府下发了切实抓好2012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省林业厅还选派三批69名干部下基层指导、服务。

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珍贵化、色彩季相化,已经成为造林主要标准;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由过去的杉木、马尾松、桉树等几种增加到40多种。

在600多公里的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漳州段的相思树和美丽异木棉,厦门段的凤凰木和火焰木,泉州段的刺桐和鸡冠刺桐,莆田段的秋枫和荔枝,福州段的榕树和海南蒲桃,宁德段的香椿和香樟……初步勾绘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森林画卷。

种下的是树,收获的是民生、民心。更让人叫好的是,多种树、造好林已成为全省的共识。

在福州城区,市民步行500米就有公园、绿地或广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8.63%,城区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经过10多年整治,长汀的“火焰山”变为“花果山”;

海沧区东孚镇是厦门西部交通枢纽,寸土寸金,却在推进小城镇建设中,把原来的一小块高速公路绿化带扩大升级为市民公园;

在漳州,130多个村庄在绿色环抱中,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的20多处郊野公园,既涵养绿色生态,又造福民生;

武夷山市兴田镇皇亭小区绿化投入近110万元,总占地面积136亩,其中绿地就有59亩;

莆田涵江区把盐碱地变成绿带,三明市、晋江市大力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和绿色通道,南平、宁德等地注重树种结构调整,大力种植乡土阔叶树种;

……

“四绿”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已投入183亿元,植树4.2亿株,绿色城市、绿色村镇和“三沿一环”造林绿化面积310.8万亩,绿色通道新增绿化里程1.6万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造林109.7万亩。全省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县城)6个、绿色城市9个、绿色乡镇323个、绿色村庄3009个。

森林,进了城、上了路、下了乡、入了村。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