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人大频道> 监督纵横 > 正文

连城县:“在线访谈”构筑人大监督新平台

www.fjsen.com 2012-10-16 17:20  丘汉森 余兴辉 来源:福建人大网 我来说两句

“‘在线访谈’活动办到了我们心坎上,真正做到了‘群众有难我来帮,群众忧愁我来排,群众心结我来解’!”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居民李美蓉激动地说。今年48岁的李美蓉向“在线访谈”栏目反映自己符合相关条件但却未领到遗属生活补助款。连城县人大组织代表第一时间对全县农村低保及生活困难补助款发放情况进行专项调研,通过常委会听取并审议政府专项报告,代表建议办理情况专项视察等方式,使和李美蓉相似情况的32名群众生活养老问题终于有了着落。

2008年以来,连城县人大以连城县人民政府网站为平台,开展“三点一线”在线访谈活动,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疑点、热点、难点问题,使之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窗口、政府与群众的连心线、化解社会矛盾的中枢系统,“在线访谈”已成为人大代表收集民意,监督政府工作的有效平台。

现场参与“模糊”政务变公开

去年4月,因经营的小型养猪场污染严重,连城隔川乡隔田村村民陈某被县畜牧水产局责令限期整改。刚开始,陈某抵触情绪很大,不配合执行,并向“在线访谈”节目反映情况。县畜牧水产局把陈某请到局里,并由陈某指名邀请3名县人大代表现场监督的情况下,对他逐条对照《行政权力运行和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并根据“行政处罚说明制度”告知陈某,如果对处罚结果有意见,可要求召开听证会、申请行政复议。陈某表示在县人大代表监督下,相信畜牧水产局对自己的处罚是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二话不说就按规定进行整改。

“在线访谈”针对群众普遍关注、心存疑问的子女就学、环境保护、村务公开等问题,针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被访谈对象,采取群众、人大代表“点题访谈”方式,每月确定一个访谈主题接受人大代表和群众现场咨询。各访谈单位做到访前准备充分、访中答复及时、访后整改落实。如针对群众反映的执法标准不明晰的问题,各执法单位将裁量标准和监督制度统一制作成宣传材料向社会公开,公布投诉和咨询电话,接受人大代表及社会各界对执行情况的评议、监督。

抓住“热点”依法规范行政权

“这样的处罚,我不服!”私家车主李某因未取得道路运输许可证,擅自载客,被县交通局运管所处以5000元罚款。李某向“在线访谈”反映情况。连城县交通局答复:根据有关法规,同样是车辆无证经营、违章载客,可处以1000元到10万元不等的罚款。如此大的裁量空间,执法者无论从轻从重,都于法有据,这样一来,很容易出现“同案不同罚”的结果。连城县人大通过对访谈节目中其他网友反映的各类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组织了专项调研,发现行政自由裁量权不规范、授权过宽过滥是群众办事难的主因之一。县人大常委会筛选出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行政自由裁量权使用较频繁的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综合执法局、环境保护局等8个行政执法部门作为重点监督单位,在深入调研,征集部门、群众意见基础上,全面启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清理行政职权4790项,细化行政自由裁量权789项,共计11648个裁量等级,绘制行政流程图3000余幅,实施规范运作后,在全县40个行政执法单位全面铺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破“难点”“隔空”访谈落“实地”

大字不识一个的连城县四堡乡田茶村村民邹某准备开家小饮食店,到行政服务中心一个多小时就办好了相关证照,他高兴地让自己会上网的儿子在“在线访谈”留言:“以前办事要找好几个部门,现在一个窗口就搞定了,这样做,我们举双手赞成!”

访谈中人大代表了解到:个别部门关键岗位办事人员推诿扯皮,存在办事“中梗阻”这一难点问题。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对全县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根据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对不符合法律和法规的426项行政审批权进行清理,并提出建议归并行政审批职能,构建“零距离”行政服务网络。县政府认真办理落实代表建议,目前,全县有行政审批和许可职能的39个县直部门全部进驻行政服务中心,设立43个独立窗口和5个综合服务窗口,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及绩效评估,实现了行政审批提速提质提效。

阳光透明、跟进问责是“在线访谈”节目落到实地的重要抓手。为确保“在线访谈”节目做到“领导在线、为民解忧”,连城县人大要求政府各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按照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材料,并对代表及网民的实时提问和咨询现场作出解答。县代表联络委还专门制定测评问责制度,对在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不按时报送材料,准备不充分,答复不及时和代表网络测评满意率低于80%的,将对访谈单位按照规定启动法定监督程序。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