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城市屋顶能否不再“素面朝天”?

www.fjsen.com 2012-10-18 09:02  姚瑾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采访札记

让城市更生态

福建日报记者 姚瑾

对于一些喜欢摆弄花草果蔬的普通市民来说,屋顶绿化可能只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观体验;而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重新请回被吞噬的片片绿色,除了在钢筋水泥丛林增添几分温情脉脉,更大的贡献则在于它的生态效益。

联合国环境署的研究表明,屋顶绿色植被可吸收70%至85%的太阳辐射热。撑了“绿伞”的屋顶,在夏季来临时,顶层楼的室内温度将因此降低2℃-5℃,能节省近一半的空调用电量。当一个城市的屋顶绿化率达到70%以上,城市上空二氧化碳含量将下降80%,热岛效应有望消失。

屋顶绿化抑制二次扬尘的功效不容轻视。据北京市园林研究所专家测定,花园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率为31.13%,简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率也达到21.53%。

鲜为人知的是,屋顶绿化还能有效截留雨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植被和土壤被四通八达的水泥道路或硬质铺装所取代。暴雨降临时,难以渗透至地下的雨水在短时间内就会涌向排水管网。通过屋顶绿植吸收和蓄排水板等设施能分流缓解降水,雨后再逐渐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扩散到大气中去,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世界环保组织的一项测算还表明,在人口密集区,新增50平方米的绿化,对人的效应远比远郊新增1000平方米绿化带的效应还大。可以说,当城市绿化率增幅受限于稀缺的土地资源时,以屋顶绿化为主的立体绿化模式,无疑成为地面绿化的有益补充。

这种补充需要以城市建筑为载体,并与绿色建筑、低碳建筑联结在一起。从碳排放的角度来讲,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30%左右的屋顶,具有巨大的可利用生态资源空间。所以,未来的生态宜居城市应从城建总体规划和设计抓起,将屋顶绿化、立体绿化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纳入城市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并根据城市的不同区位、不同建筑风貌来操作。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