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事:“莫言热” 消费与守望
www.fjsen.com 2012-10-25 09:0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3.中文系的同学都说,莫言得奖,学中文的有希望了 【在莫言获奖之后,短短一个小时内,关于莫言获奖的微博就达到了300多万条,而莫言个人新浪认证微博在两个多小时之内,粉丝数就增长了近4万。在网络上形成了一股莫言带来的文学热。】 主持人:网络第一时间有哪些评论? 成业:比较主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莫言为民族争光;还有一种观点就是说诺贝尔奖就是一个以西方为中心的东西,没必要那么在乎它。我观察到,这两种声音大部分都是没有读过莫言作品的人发出的。他们只是针对“莫言获奖”这个事件本身,把它当作一件社会事件而不是文学事件来看待。 我记得新浪某个知名博主,他列出的莫言书单里居然还有余华和苏童的小说——《活着》和《妻妾成群》,这非常可笑。你在没有充分阅读莫言作品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民族情绪做出姿态上的支持或者反对,我觉得没有道理。 我个人觉得很振奋。从我出生起就没有见到过什么文学事件会演变成社会事件,受到这么多的关注。作为中文系的学生,我的同学都说,莫言得奖,学中文的有希望了。 郭洪雷: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小说修辞研究及当代小说批评。 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必须能够提供给一个民族思想的可能性和情感的可能性,给它一个走向。 莫言的语言风格给人就是感觉非常狂野,看他的作品感觉他对苦难丑陋的一面揭示得最深刻。 傅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州市作协副主席。 成业:网友代表,闽江学院晨笛文学社主编,中文系大四学生。 主持人:这股莫言文学热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毛维杰:莫言终归是第一个,全民关注是非常自然的。怎样能够引导人们继续地关注纯文学的阅读和创作,这是“莫言热”平静之后更有价值的一个方面。 郭洪雷:“文学热”的一个原因是积蓄时间太长,压抑太久;第二,中国人毕竟好围观;第三,有很多所谓莫言的粉丝,都是用看体育比赛的心理去看的。你看他使用的语言,往往就是“输”、“赢”、“胜”、“负”。就像奥运会,“我们赢了!”这将获得一种怎么样的感觉? 一个高级的、合格的“莫粉”,最好能够进入莫言的世界,可以和他一块遛弯、一块聊天,甚至于跟他争论,或者通过莫言进入更大的文学的世界里面去。“莫言获奖”的正能量应该在这个方向上去释放。这对于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码还是个契机。 傅翔:我觉得网络上的这股热,应该和文学没有太大关系。网络的粉丝,很多不读书的人也来凑热闹。这种热度,实际上就是一种新闻效应。能不能带来读书热,能不能引导全民的文学素养,我觉得很悲观。现在的人,被网络、被电视、被媒体、被手机已经覆盖得差不多了,能够把时间留给读书的,即使在网络上阅读文学作品的也微乎其微。整个国人的文学素养或者说文学修养,已经被抛弃了那么多年了,想恢复过来,必须长期地努力。 成业:这个时代是读图的时代,我们看的很多信息是以图像为主。相比于文字,电视和电影带来的观感刺激更直接。比如,今天给你一个小时,你是选择去看书还是看电影?可能看一集美剧《生活大爆炸》比看一个小时的小说更能够调节都市生活里快速运转的紧张神经。所以通过莫言获奖真正唤起大家的热度很难。 但是我们的各个新闻媒体,包括东南网,对他的关注,我觉得已经是一种策略性的行为了。媒体已经在通过莫言获奖这个事件,把大家对文学的关注引导出来,让大家知道还有文学这种形式可以共鸣,去获得某些精神上的愉悦。能够重新把文学这个现象唤回大家的视野之内,我觉得已经是很难得了。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0-22]东南网事:网友吐槽养老还得“拼儿子”?
- [ 10-15]东南网事:“拉风山路” 游客难觅公厕
- [ 10-08]东南网事:网络抱团微创业 “很多人”点燃梦想
- [ 09-24]东南网事:网友称这个假期“甜蜜的负担”不一般
- [ 09-17]东南网事:心理疾病 需要各方多加关注
- [ 09-13]东南网事:"筷子兄弟":世界为你的微电影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