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今年福建红菇供不应求 红菇价猛涨招来过度采摘

www.fjsen.com 2012-11-04 07:17  章微 李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毁坏采菇现场防“线索”外泄

44岁的罗旌笔是炉坵村红菇老采摘户了,采了十几二十年的红菇。如今一到红菇采摘季节,深山里起码上百号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采红菇。他进山的时间只好一早再早。“以前清晨5点进山,后来改3点,这两年有时半夜12点就去。”罗旌笔说,半夜就去采红菇,就怕别人知道“红菇窝”(红菇生长点)。

不少“红菇窝”是家族秘密,一代代传给子孙。为了防止外人知道视为家族秘密的“红菇窝”,有农民采取了“踢窝”的方法毁坏红菇生长点。一些老采摘户为了“独占”“红菇窝”,把尚“年幼”的红菇也“连根拔起”。红菇还没长大,散落在外的孢子就越来越少,影响红菇的产量。有的为了不让别人发现“红菇窝”,还毁坏了“采摘现场”,红菇的产量自然上不去。

陈宇航说,因为过度破坏,红菇的天然生长环境只减不增,产量一直不高。红菇目前无法人工栽培,若农民采摘户一直各自为政,长期采取这种毁坏式的采摘方式,红菇的产量可能越来越少。

【揭秘】

如何正确煮红菇?

红菇煮久了,为何汤变成黄褐色?陈宇航研究员说,这是因为红菇含有的抗氧化物质煮久会褐化。正确的煮红菇的办法应该是:1.先用清水轻洗红菇,泡在水里;2.鸡汤或者排骨汤煮好后,红菇和水一起倒入汤中;3.汤一烧开,就起锅,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红菇的营养。

为何红菇难人工栽培?

红菇是一种菌根菌,也就是说红菇“小时候”是长在树木的根部的,然后“发育成人”破土而出,长在林地的腐质土层里。树体合成了一种营养物质帮助红菇从“小时候”转化为“成人”,但目前找不到是什么合成物质,自然也无法人工模拟出这种物质,所以人工栽培屡屡失败。

如何鉴别真假红菇?

陈宇航研究员说,福建有30多种菌的菌盖是红色的,和正红菇十分相近的有三四种,很难区别。1.注意观察蘑菇伞盖下的菌褶,正红菇的菌褶较厚,且呈现浅灰色,菌褶白色和黄色的均不是正红菇;2.正红菇的伞盖顶部正中央是深红或暗紫色的,比伞盖四周的颜色略深一些;3.正红菇煲的汤清甜可口,汤好喝,菇也是甜的。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