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福建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警惕促销活动陷阱

www.fjsen.com 2012-12-10 15:17  宓盈婷 来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我来说两句

新华网福州12月9日电(记者宓盈婷)随着圣诞节和元旦等节假日的临近,各商家纷纷推出不同形式的促销活动,其中一些不法商家利欲熏心,玩弄各种伎俩,欲发不义之财,消费者一不小心就会掉入消费陷阱。为此,福建省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购买打折促销商品时要多留一个心眼,避免不必要的纷争。

工商部门提示:商家的各种促销手段让人眼花缭乱,消费者应理性购物,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商品,面对高折扣、高额返送券等诱惑,应保持谨慎心态,避免盲目跟风。购物时应货比三家,对同类商品的价格、款式、功能等进行多方面了解,同时多留意商品日常的销售价格,谨防虚假打折。由于打折商品很大一部分是有瑕疵、反季节或库存的商品,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该仔细检查商品质量,并索要“三包”凭据和其他票据。

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或交付“定金”时需慎重,要分清“订金”与“定金”。“订金”只是单方行为,不具有担保性质,可视为一种预付款。而“定金”是一种合同的保证金,具有担保效力。此外,要细看合同内容,警惕经营者的“霸王条款”,部分商家会在票据上注明“特价商品概不退换”等,其行为都是无效的,不能免除经营者的产品质量责任。

据了解,很多商家为了招揽客户,仅与消费者作口头说明、口头承诺,当发现问题时,因空口无凭容易引发纠纷。为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消费过程中,在听取商家促销承诺的同时,应取得相关凭证,尽量避免商家口头承诺;在选购好商品或接受服务后,索要并保存好有效的消费凭证,上面要注明商家名称、购买日期、商品价格等基本内容,并加盖商家公章,以便维权。

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或者交易后,若发现所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存在与约定明显不符情况的,或是发现有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经营行为时,应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消委会申诉举报。(完)

  •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