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产品库存压力大 本土体育品牌改走“休闲风”
www.fjsen.com 2013-01-08 09:41 陈蓝燕 林启星 来源:东南快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体育已高度商业化,但是社会化还不充分,民间体育社团几乎没有,基层体育没办法充分开发。个体消费者没有一个传承性的‘俱乐部’搞体育,他们选择的体育产品永远都是随机的,而且几乎都优先选择世界大品牌。”一位资深体育研究员如是分析。也正因为此,虽然李宁新执行董事金珍君提出李宁将从批发为导向转向以零售为导向,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指导,但受困于体育社会化缺失问题,他们在终端零售还没有着陆点。 转型背后 “更为困难的时间将是在今年” 业内人士称,从2000年开始,运动品牌迎来行业的“黄金十年”。除了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十年外,还搭上了北京奥运会这趟快车,李宁在2009年以83.87亿元的年销售额首超阿迪达斯,成为行业第二名。安踏等其他品牌也在享受着整个行业的“红利大蛋糕”。 但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从2008年到2012年,奥运周期刚走完一轮,本土体育品牌就集体危机。2012年上半年,李宁、安踏、特步、361°、匹克和动向6家体育品牌的总库存高达37.21亿元。随后,李宁率先关闭了1200家门店。在2012年第三季度,匹克紧随其后关闭了1067家,到2012年底再关239家。安踏则在2012年上半年减少了110家门店。在过去的2013年二季度订货会上,特步订单额同比下滑15%至20%,安踏同比下滑15%至25%,匹克下滑幅度更高达20%至30%。 上市8年首次大幅亏损的李宁公司日前称,2012年是谷底也是起点。不过,在特步市场部经理赵相林看来:“2012年是体育品牌艰难的一年,不过问题还未有彻底爆发,更为困难的时间将是在今年。” 没完没了的“特卖” “买一送一”、“最低3至4折”……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在福州东街口、宝龙城市广场等商圈,各大体育品牌都已进入“疯狂”的低价甩卖期。从2012年至今,多数国内体育品牌在大众消费者眼中,几乎就是没完没了“特卖”的代名词。 陈先生是国内某体育品牌福建代理商的相关负责人,他坦言,“相比我们下一级的经销商,我们可以从公司拿到更低的折扣,销售压力会小一些,但是目前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不停地搞特卖。” 除了常规的门店特卖外,近期陈先生他们还在福州仓山万达包了一千多平方米的场地做了半个月的“包场”特卖会,通过派发DM传单、在公交车上做广告等进行宣传,商品折扣都在1-4折左右。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1-06]我国运动事故频发折射体育教育软肋
- [ 12-31]学校体育设施免费开放应成常态
- [ 12-31]中小学招特长生公平为先
- [ 12-18]多所名校自主招生首次加试体育成绩
- [ 12-14]武汉12名小学生午饭后腹泻 疾控中心疑因体育课
- [ 12-12]上海再现体育课猝死事件,学生为何频现运动危机?
- [ 12-11]安徽亿元彩奖得主未现身 须缴2000余万税款
- [ 12-09]香港中小学生不拒绝长跑 85%学生主动参与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