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谁来照亮“星星的孩子”?

www.fjsen.com 2013-03-22 08:45  林剑波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社会:爱心如何不“自闭”

“近年来,泉州市领导、妇联和残联做了大量让自闭症儿童直接受益的工作,帮助贫困家庭争取到各项助残补贴。”林丽萍说。

以太阳雨儿童培训学校为例,2012年,学校在训生共137人,其中36人领取国家级助残补贴,每人每年1万元,条件是出生于家庭贫困且低于6周岁;57人领取省级助残补贴,每人每年1万元,条件是出生于贫困家庭且低于8周岁;30人领取市级助残补贴,每人每年1万元,条件是低于14周岁且出生于贫困家庭。不能重复受益,覆盖率达89.8%。

去年,太阳雨儿童培训学校与壹基金成功对接,首次领取了这来之不易的社会补助。因来自外省务工家庭或年龄不符合而未能领取政府助残补贴的14人,获得“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给予的每人每月600元的补助。

“其实,自闭症儿童最需要的是民众的理解与帮助,而这却最为薄弱。”杨若婷说。

“有时候,在公交车上,自闭症孩子会不停击打,敲出各种声响。不了解情况的乘客会指责孩子不懂事,或是家长没教好,家长通常只能默默隐忍。”杨若婷说。

自闭症儿童家长黄女士慨叹:“有人经常问我为什么不教孩子说话、做事,他们哪里知道我的难处啊!”

公众的不了解,主要是因为与自闭症相关信息接触太少。泉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张同学告诉记者:“在学校时,根本就没见过自闭症儿童,只是略有耳闻。直到协会组织我们去探望自闭症儿童家庭,才知道他们很不容易。”

因为公众的不了解甚至歧视,家长大都不愿意公开孩子的相关信息。那些接受采访的家长,都要求不能透露自己和孩子的姓名。更有家长要求培训老师在公共场合碰到孩子时,不要主动打招呼,以免被人知道孩子患有自闭症。

“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民众对公益事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泉州地区的自闭症培训学校又都是民办机构,公信力颇显不足。相关公益活动中,民众缺乏热情,收效甚微。”泉州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说。

编后>>>

健康的社会机制,应该不畏惧残缺。它不仅能担当,更有健全的机制去弥补、消化、转化这些不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自闭儿等弱势群体的境遇,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下社会的某种困境。有困不怕,关键是能够直视困的实质,能扭转困境,能完善困境背后的实质缺陷。这,应该是任何成熟社会机制的应有之义。

(栏目主持:陈尹荔)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