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平潭> 要闻播报 > 正文

深度融合的“实验” 两岸专家共话平潭发展

www.fjsen.com 2013-03-25 17:40   来源:中国平潭网 我来说两句

22日,出席第十一届两岸关系研讨会的百余名两岸专家学者,就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纷纷发表看法。他们认为,“共同家园”是两岸深度融合的“实验”。

产业合作突出两岸特色

一个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支撑是根本。

平潭承担着建设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的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推进两岸产业深度对接,进而推动经济对接。这不仅是提高平潭综合实力的现实途径,也是两岸文化深度交流、社会融合发展的基础。

“平潭的相关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在投资软硬环境上不断改善,具有其他地方没有的独特优势,有利于吸引台资企业落地。”福建社科院台研所所长单玉丽说,平潭已吸引宸鸿科技、冠捷科技、协力科技等众多台资企业入驻,随着开放开发不断推进,平潭将成为两岸产业合作的重要区域。

继总规之后,《平潭综合实验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获批,实验区鼓励产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上半年也有望获财政部批复实施。

在全国台湾研究会研究部主任严峻看来,平潭探索“五个共同”,最重要的是发展产业,要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让台湾企业、民众有信心来这里投资兴业。

台湾铭传大学教授杨开煌已是第4次到平潭。他认为,平潭开放开发,最重要的是要寻找自身的特色,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可以把江西景德镇、平潭和台湾的三峡连接起来,景德镇和三峡都做瓷器,在平潭成立一个陶土研究所,两岸最新的制陶技术在平潭交流合作,这样就可以吸引人才到平潭工作就业。“只要发展有特色的产业,其他地区就无法复制取代,平潭就会生机勃勃,潜力无限。”杨开煌说。(下转第2版)

许多专家谈到,实验区构建低碳、智慧、生态、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体系方向很正确,要进一步在投资软、硬环境上下功夫,让投资者更放心地在这里投资。

全方位拓展两岸交流内涵

研讨会上,招待晚宴首次选用台湾虱目鱼,凸显了台湾特色。

“主办方很有心,让我们感到很亲切。就像这菜肴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郭俊次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平潭,但已看到不少台湾元素。实验区不仅对接大企业、大财团,更对接中小企业、普通民众,这样的定位很好,“平潭”“平坦”谐音,将会成为两岸平平坦坦团团圆圆的重要标志。

平潭区位优势突出。“平潭-台中”海上直航只需2个多小时,截至目前,运送两岸旅客已超过12万人次。另一艘高速客滚轮“丽娜轮”已取得台湾“交通部航港局”核发的平潭-台北港高速船航行许可证书,航线有望4月开通。

这次特意乘坐“海峡号”来参会的台湾维新基金会学术顾问谢敏捷说:“真的很方便,如果其他航线再开通,就能真正实现‘一日生活圈’。要加大两岸航线培育,加强普通民众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高度融合。”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建议,要多举办一些两岸民众共同参与的活动,增进两岸民众感情。两岸“三通”的背后是民众的推动作用,“共同家园”也需要两岸民众共同推动。

“平潭已制定很好的规划,花了很多财力做基础设施,但还没有达到吸引台湾民众的效果。”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邵宗海建议,平潭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让更多台湾民众了解平潭、认识平潭。可以举办大型的环岛行活动,让他们见识平潭,爱上平潭;要经常把台湾媒体请过来,近距离观察报道平潭。

建设幸福宜居新家园

“共同家园”要让台胞有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因此,打造幸福宜居岛很重要。

平潭原来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差,城市化水平低。实验区成立以来,高起点打造幸福宜居岛,三年来累计投入1000亿元,城市面貌发生很大改变;三年植树37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5.1%,生态环境逐步向好。

“平潭规划不可能一下子变成现实,一定要有耐心,慢慢做,这样才能做好。”朱卫东说。

单玉丽认为,平潭能否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的家园,很大程度取决于城市的最终发展水平,取决于是否有吸引台湾民众的独特优势,因此,医疗、卫生、教育等都要跟上去。

“共同家园”最难的是“共同管理”,实验区要借鉴台湾管理模式。“平潭在先行先试过程中做了不少探索,这些探索会一步步成熟,让台湾同胞一过来,没有陌生感。”谢敏捷说,平潭仅仅建设好道路、楼房,还不能算宜居,要让台湾元素注入其中,让平潭与台湾越来越相近。

不少专家学者还认为,打造宜居宜业城市,两岸要优势互补。台湾在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大陆在建设速度、效益方面有优势,因此要让更多台湾人民参与进来,携手共建一个幸福宜居的新家园。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