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计生协会服务模式"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启示
www.fjsen.com 2013-05-31 10:48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依靠“幸福工程”致富,洪丽华当上企业计生协会会长,并带领25名贫困母亲脱贫。 3层小楼装饰典雅,崭新轿车停在楼旁,这是闽侯县甘蔗街道洽浦村村民洪丽华的新家。2011年乔迁之前,洪丽华一家住在低矮破旧的木屋里,全家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日子过得很艰辛。 2010年,洪丽华和丈夫想到了创业,决定试水织造行业,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村、街道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得知后,帮洪丽华联系了县计生协会。当年6月,县计生协会提供了3万元“幸福工程”无息借款。有了启动资金,洪丽华带领村里10名贫困母亲一起创办织造企业,她被推选为企业计生协会会长。 生活渐渐富裕起来,洪丽华没有忘记帮扶身边的贫困姐妹。2011年,她又招聘了15名贫困母亲。为了让这些姐妹早日脱贫,洪丽华帮忙联系县计生协会,并让她们以总计5万元“幸福工程”借款入股自己的企业。经过打拼,去年企业产值已达200多万元,25名贫困母亲都实现了脱贫。企业员工陈凤清开心地说:“现在,我每月能领到2000多元工资,年底还有分红,我们一家都感谢洪大姐的帮助。” 企业计生协会是为广大计生户包括流动人口服务的另一通道。目前,全省百人以上流动人口的企业建计生协会共6843个,覆盖面达到82.7%。 计生协会建到村民小组、企业及流动人口中,形成“沉底盖边”的服务网络,全省300多万群众从中受益。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将计划生育协会的服务体系延伸到村民小组,构建“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形成小组、村(居)、乡镇(街道)和县(区)四级计生协会基层组织架构。同时,计生协会还向企业、流动人口拓展,让组织网络“横向到边”,扩大覆盖面。目前,我省农村14万多名计生小组长和6843个流动人口和企业计生协会,让计生服务直达家庭成为现实。 闽侯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林德珠告诉记者,流动人口和企业的计生服务一直是薄弱点,将协会建到企业和流动人口中,通过建设“流动人口之家”,弥补了以往这方面计生服务的不足。 闽侯县竹岐乡榕东村计生协会秘书长林秀钦介绍,村里育龄妇女有500多名,她有时真忙不过来,服务无法直入每户家庭。而计生协会小组服务对象一般只有二三十名育龄妇女,计生小组长对她们知根知底,能有针对性地在生产、生活和生育方面给予全方位帮助,服务更加精细到位。 2012年春节,榕东村计生小组长冯碧兰在走访时,发现村民陈梅花生活困难,冯碧兰想帮她申请“幸福工程”无息借款。她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林秀钦和乡计生协会专职副会长陈玉卿。接到申请材料,县计生协会答应提供1万元无息借款,又帮陈梅花联系了闽侯县大春农科贸食用菌公司,让她成为公司员工,而且以1万元借款入股,每年还可分到几千元分红,顺利脱贫。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网络构建后,从2006年开始,省计生协会又倾力打造“生育关怀”品牌,相关服务项目达20多项,其中“安居”、“致富”、“成才”、“保障”、“亲情”工程家喻户晓。全省共筹集“生育关怀”资金3.6亿多元,其中政府投入2.3亿元、政府有关部门支持3000多万元、企事业单位捐赠5000多万元、个人捐赠5000多万元,全省300多万群众从中受益。 正如省计生协会会长黄贤模所说:“基层计生组织建设的加强,为计生协会工作注入新能量,增加自信心和责任感,架起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让‘生育关怀’品牌遍布八闽大地,彰显计生协会组织的活力与魅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16]三明市计生协会召开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
- [ 04-04]福州贫困计生家庭少儿眼病患者 将可获免费救治
- [ 02-22]今年省级"三支一扶"招30名毕业生服务基层计生岗位
- [ 01-23]武夷山计生协会慰问计生困难户
- [ 01-04]三明市计生协会邀请群团组织部门座谈
- [ 12-20]大田屏山:老年人赛猪会上宣传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