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阡陌间养老难题,如何破解?
www.fjsen.com 2013-07-11 08:3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求解: 居家养老的乡村探索 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敬老院规模不大,平日只有22人在院内常住,但村主任洪水平却说,敬老院服务的老年人有60多个。“我们还有38个日间照料对象,他们平时在家生活,到了饭点就会来就餐,腿脚不好的则由义工送餐。” 围头村敬老院虽只聘请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却拥有庞大的服务团队。该村将村干部、妇联、联防队、义工协会等整合成义工队伍,并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网格化”管理,每个义工都有专属片区。而养老事业的资金主要靠广泛发动村民和民营企业家募集慈善资金。 与此类似,在东石镇萧下村,村里也发动企业、村民捐资改建敬老院,同时将老年协会、老人学校、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站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展助餐、助医、文体活动、康复护理及精神慰藉等10多项服务。 晋江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负责人表示,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并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村委会自发筹集资金,将“集中养老、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有机整合的养老服务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民间资本作用,也可以调动村民和企业的积极性,是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良性补充。 而在漳州、宁德等地,另一种相对低成本的居家养老也颇受好评。 2008年,漳州市开始建设“农村幸福园”,利用村级闲置固定资产建设的农村住房,符合条件人员都可免费入住。 尽管幸福园“只供住,不供养”。但5年来,建成的100多所幸福园的入住率却大多超过七成,相比之下,该市87家乡镇敬老院的入住率却不到30%。 漳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韩西萌认为,一方面,敬老院有规章制度约束,不自由;另一方面,管理水平较低,老人们也不愿将五保金上交统一管理;另外,敬老院多建在乡镇,意味着许多老人必须离村,而幸福园建在村里,可以实现就近养老。 多年来,那些原本无依无靠的老人们在幸福园里已自然形成互帮互助的生活习惯,有的甚至结为夫妻。这种“离家不离村、集中供养、自我管理、互帮互助”的养老模式,让农村孤寡老人改变了无依无靠各自独居的现状,解决了独居老人们最欠缺的安全感。 据了解,今年起,我省各地将借鉴漳州、宁德的经验做法,选择五保对象较为集中的大自然村或中心村,开展农村幸福园建设,并将其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而这,也正与民政部即将在全国推广的互助型养老服务不谋而合。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7-09]记者调查福建养老院:民办养老院遭遇“成长的烦恼”
- [ 07-08]养老,何处安放的晚年?
- [ 07-03]民政部长:中央安排31亿元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 [ 06-22]两岸在会展、医院、养老等服务业作出开放承诺
- [ 06-17]南京5.3万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 [ 06-10]中国开展居家养老状况调查 夯实居家养老服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