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福建晴热天气持续 北部地区或出现干旱气象
www.fjsen.com 2013-08-05 17:38 王坤明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新闻链接: “伤不起”的高温 你我该如何面对? 省气象台今日发布了高温科普材料,就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热浪天气,为什么人们感觉到的温度、户外水泥地上的温度与气象部门预报的温度有很大偏差,个人应该采取哪些高温防御措施等问题进行科普解析。 1、 为什么会发生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热浪? 从气象学的角度上讲,造成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的持续高温天气的“罪魁祸首”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副热带高压是指位于副热带地区的一个稳定而少动的暖性深厚高压系统。副高内部盛行下沉气流,空气下沉增温,温度急升。所以副高控制区内以晴朗、少云,微风、炎热为主。副高是造成我国很多地区夏季高温闷热天气最主要的天气系统。 每年夏季(6—8月份),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盘踞在某一地区上空时,这一地区则以闷热少雨天气为主,日平均相对湿度偏大,一般在60%~86 %之间,日平均风速小,一般在0.8~5.0 m/s。从今年7月上旬开始,副高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持续笼罩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且强度明显强于历史同期。往年这一区域一般要持续到7月中旬的梅雨则过早结束,也助长了气温的持续攀升和高温日数明显增多。 此外,造成高温的另一个“帮凶”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往年的7月份本来是台风比较活跃的时段,副高在台风影响下会向东撤退或断裂并且登陆的台风所带来的降雨也会给长江中下游地区“消暑降温”,而今年台风主要在台湾海峡和南海一带活动,影响区域明显偏南,导致副高长时间控制同一区域,这也是造成长江中下游一带长期高温的重要原因。 2、为什么人们感觉到的温度、户外水泥地上的温度与气象部门预报的温度有很大偏差? 人们感觉到的温度是体感温度,是指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 尤其是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感受。主要受实际气温、大气湿度、风力和太阳辐射等因素综合影响。在同样的气温条件下,大气湿度越大、风力越小,太阳辐射越强,人们感觉越热,反之,大气湿度越小,风力越大,太阳辐射越弱,人们就会感觉凉爽一些。 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是大自然状况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有严格的测量要求:测温必须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完成,温度计高于地面1.5米,而且必须放在百叶箱中,以避免太阳直射。 户外水泥地上的温度是指地表温度,当太阳光照射到地面以后,大部分热能被地面吸收来加热地面,然后地面再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将热量传给空气,这是空气中热量的主要来源,而太阳辐射直接被大气吸收的部分使空气增热的作用极小,这是导致夏季地面温度一般高于气温的主要原因。根据观测,夏季晴天里,水泥地上的温度比百叶箱里的温度平均高4℃,而在多云的天气状况下,两者的平均温差为3℃左右。 目前气象部门在发布气温的同时,还会为社会公众提供舒适度指数、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和中暑指数等一系列的指标体现体感温度。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1]中央气象台发布干旱黄色预警 200万人饮水困难
- [ 07-31]湖北省农田受旱414万亩 29.6万人饮水困难
- [ 07-31]中国多地高温不退 8月份局部地区可能更热
- [ 07-29]33县市重旱 湖南拉响橙色预警
- [ 07-26]贵州旱情进一步加剧 受灾人口达837.2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