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伪科学段子”网上飞 网络时代,科普如何跑赢谎言

www.fjsen.com 2013-08-15 08:2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伪科学段子”何以热播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些‘伪科学段子’之所以疯传,首先是抓住了受众的心理。”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传播学博士连水兴告诉记者。

“据我观察,这些被频繁转发的信息大多是健康、医疗、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资讯。这些都是当今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曾参与“中国科普研究所”相关课题研究的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梅婷说。“同时,容易引发人们焦虑,甚至恐慌的话题,例如安全事故、灾难事件等,传播的速度也会非常快。”连水兴补充道。

“其实,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总体较低。”省科协科普部负责人武红谦说,2010年进行的第8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省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的人群仅占总人口的4.4%。

连水兴认为,在新型社交媒体快节奏、浅阅读趋势的影响下,缺乏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面对那些被大量转发,尤其是被一些权威媒体转载的信息,往往无法辨别,总是不假思索地跟风进行传播。

“这些‘段子’很具煽动力。它们往往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1口鱿鱼相当于40口肥肉’、‘吃一包泡面需肝脏解毒32天’、‘若要人不死,肠中须无屎’等。”陈梅婷说,谎言编写者深谙网络时代的传播要诀,大量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风趣的语言,容易吸引眼球。常常打着为公众着想的旗号,加入一点似是而非的术语,让人感受不到商业气息,就更让人信服了。

“实际上,这些纯粹为制造噱头、毫无科学依据的养生段子,例如:‘吃什么形状食物补什么形状器官’、‘清宿便’、‘喝果汁和植物油能排出胆结石’、‘喝阴阳水可养生’等,不排除是某些养生机构为了商业利益在背后推波助澜。”科学松鼠会成员、松鼠会网站主编、遗传学硕士游识猷说。

“尽管科学松鼠会、果壳网等科普网站都在不遗余力地对谣言进行‘粉碎’,但速度明显跟不上谣言制作的速度。”游识猷说,“因为制作谣言不需要考证与研究就可以轻率发布。但我们要发布一条信息却需要多方寻找可靠的数据、资料支持,要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有时候,看到微信圈都成了伪科学的‘重灾区’,心里也很无奈。”游识猷说,问题就在于可靠的科学信源很少,传播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