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空中违建”屡禁不绝

www.fjsen.com 2013-08-19 08:3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19座桥:一个乡村老人的丰碑

东南网8月19日报道 本网记者 李琰之 通讯员 龚泉旺 江接茂

十几年来,朱玉校先后在建瓯市龙村乡黄凌、凉乾、龙溪、仰坑等村修建了一座座石板桥,方便了很多附近村民,每座石桥都有血有肉有情感……

他,是“百万”的富翁,却过着清贫生活;他,对自己“小气”,却对村民慷慨;他是86岁高龄的朱玉校——建瓯市龙村乡黄凌村溪源自然村的一位普通农民,也是村里家喻户晓的修路奇人。

上阵搭桥风吹日晒十几载

哪里的路不好走,哪里的溪流要搭桥,总会出现朱玉校的身影。“一想起乡亲们每天出村,还要颤巍巍地从独木桥上走过,心里就放不下。”他说。

1995年,朱玉校开始造第一座桥。这一年他卖了一部分杉木,收入上万元,便决定将黄凌村通往邻村的独木桥换成坚固的石桥。

小石桥虽然简易,却很耗工日,但每次修桥朱玉校都亲力亲为、出钱出力。有人问他为何那么辛苦?朱玉校回答说自己亲自上阵,就可以省下一笔雇工的钱,再将省下的钱投入到其他公益中去。乡亲们说他造桥造上“瘾”了。

十几年来,朱玉校先后在龙村乡黄凌、凉乾、龙溪、仰坑等村修建了19座石板桥,老朱身材矮小干瘦,见过他的人无法想象这副单薄的身子骨,竟挥舞铁镐修了那么多的桥。溪流上架起的一座座石板桥方便了很多附近村民,每座石桥都有血有肉有情感。

架起村民心中的连心桥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朱玉校修桥也有“帮”,那就是他的子女和村民。

朱玉校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十多年来,子女们不但没有反对朱玉校花钱做公益,反而随时前来帮忙,拉石条搬石块,那是常有的事。

朱玉校修的桥不仅方便村民的生活,更架起了村民心中的连心桥。身边的村民受到感动,也自觉加入到这个行列中。乡亲们说起朱玉校满是崇敬:“玉校不一般哪,贪小便宜的人,在他面前都羞死了。”

2006年的“6·6”洪灾中,溪源自然村一条河坝被冲毁,河流改道,影响了40多亩水田的灌溉。即使自己在这里没有一分水田,朱玉校还是组织村民修复河道,并愿意为前来帮忙的人支付每人40元的工钱。在他的带动下,几十个村民花了2天的时间,修复了河道,而村民们没一个向朱玉校要工钱。朱玉校只能让村民小组长把钱付给其中2户困难户。

村里还有一条通往建阳的5公里多长的乡间道路,泥土的地面虽然不像柏油路那样平整,可是却更加透露出一丝人情味。这条路是朱玉校和100多位村民一锤一斧地凿出来的。

对自己小气对公益慷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朱玉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垦荒造林。随着林木行情看好,他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拥有数十万元的资产。但这样一位老人,却住在一间黑乎乎的破旧的土木老房子里,屋里除了一盏昏黄的白炽灯外,没有任何电器,唯一值钱的只有一条毛毯。

村民说,朱玉校非常节省,平时外出办事几乎是徒步行走,连几块钱的车费都舍不得花,去赶集时连一碗面条都舍不得吃,外出修桥自带的饭菜也多是青菜加咸菜。

朱玉校多年来,花了数十万元在公益事业上。朱玉校说:有多少钱,就做多少事,留些自己够花就行。

了解更多海西志愿者风采,请登录福建文明风网(wmf.fjsen.com)

  •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