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人大频道> 监督纵横 > 正文

连城县人大:探寻“生态美百姓富”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www.fjsen.com 2013-08-28 17:39  丘汉森 来源:福建人大网 我来说两句

代表建言让“连城制造”走向全国

“连城要加快创新研发和品牌推广让当地的毛竹制品走向全国,要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其提供助力。”连城县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李贞煜在连城县农业产业发展建言会上提议道。2012年3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代表就连城竹产业的发展开展调研,调研组提出:连城要在“一根毛竹”上做文章,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的深化,要提高竹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逐步形成阶梯式发展的产业链;在占有国内市场的同时,“生态环保”的理念引领着连城竹木产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在竹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等建议。

近年来,连城县共投入1433万元扶持竹业发展,开设竹山道路、建竹山灌溉水池、竹林深翻施肥……至今,全县已建立毛竹林丰产林基地32万亩,占毛竹林总面积的63万亩的50.9%。2012年连城竹业总产值达8.5亿元,其中竹加工产值5.07亿元。全县竹业从业人员5.2万人,3.46万农户依靠竹业脱贫致富,竹业成为林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去年,在龙岩市首届茶王•花王•竹王•茶艺表演赛上,连城兰花、莒溪毛竹分别收获了“花王”、“竹王”的称号。连城工业园区的茗匠竹艺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实现利润1219万元。

持续给力让连城地瓜干、白鸭产业腾飞

“连城红心地瓜干有着数百年的历史,但在改革开放前,它仅仅是一些农村老百姓手工生产,作为家庭口粮补充,基本没有市场交易。如何让这一特产走向市场,成为农民致富的主产业,政府要积极作为。”连城县人大常委副主任吴开达多次向县政府相关部门提出,要加大政府扶持、技术科研投入推动地瓜干产业发展。连续几年,连城县人大都将地瓜干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监督议题,并积极通过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等方式推进地瓜干产业的发展。2009年在调研中针对地瓜干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现象,县人大提出了要坚持标本兼治,在整治地瓜干市场的同时,着力探索治本之策,指导加工企业制定了红心地瓜干国家行业标准、福建省地方标准以及连城县红心地瓜干规范管理制度,使地瓜干产品市场较为混乱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2011年在地瓜干产业发展专项视察中,视察组针对  连城地瓜干知名品牌少,驰名商标空白,成为阻碍该县地瓜干产业发展的瓶颈,建议县红心地瓜干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连城地瓜干”集体商标,要加强行业自律规范经营秩序,加强与地瓜干经营大户的联系,向他们宣传地瓜干质量不合格以及假冒问题对产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一步加强对地瓜干加工生产、包装和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管理,树立品牌意识,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路子等建议。

县政府相关部门认真落实代表建议,加快地瓜干产业的发展。去年,连城全县地瓜种植面积12万亩,13万人口因地瓜干产业受益。连城地瓜干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文波说:“收购地瓜5毛5到7毛一斤,亩产平均6000斤左右,平均亩产值3000元以上。连城现有22家已获得QS认证的地瓜干生产企业,连城县也被评为“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连城红心地瓜干”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经农业部评估,以26.31亿元的品牌价值,名列2009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第22位,随后,再获“2011年度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15名的佳绩。

另外连城人大还通过持续监督使连城白鸭建立“绿色归属”地查询体系,走向腾飞的道路。全县已成功注册商品、商标8家,连城白鸭养殖协会12家,专业合作社42家。每年出栏5000羽以上养殖户46户,白鸭养殖示范村4个,2012年全县出栏连城白鸭302万羽。制定了《连城白鸭系列标准》,该标准不仅被省农业厅作为制定水禽标准的示范标准,还被农业部指定为制定连城白鸭国家标准的依据。文亨镇建起的占地60亩、可饲养种鸭6000套、年可供60万羽父母苗的国家级连城白鸭原种场,现存种鸭3000套,年可供父母代苗30万羽。

不管是从一棵草发展成一个产业的花卉苗木产业,还是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竹加工产业、利用“老字号”发展起来的地瓜干和白鸭产业,都是连城县人大积极作为,突出自身发展基础和优势,积极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助推连城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和理念谋划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以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走向“百姓富,生态美”的探索与实践。

  • 责任编辑:黄丽红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