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人大频道> 代表工作 > 正文

陈玉海代表:教育战线“老黄牛”

www.fjsen.com 2013-09-02 16:09  张幼珍 刘丽晴 来源:福建人大网 我来说两句

有人说,他太肯学,难不倒他;也有人说,他太执着,为工作可以舍小家,顾大家;更有人说,他是好人,处处想着别人。他是大山农民的儿子,在深山教育这片土地上整整耕耘了三十二个春秋,他就是漳平市官田乡人大代表、官田中心学校校长陈玉海。

陈玉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演绎着一位人大代表的一曲曲华美乐章。

不管是当教师,还是当人大代表,他都十分注重学习。作为教师,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大专自学考试,为了攻克难题,他整天关在房间里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取得了自考大专学历和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工作中应用理论来升华理论,近年来,有六篇论文在CN级刊物上发表,多学科多位教师在他指导下参加市课堂教学评优获得了好奖次,他被教育局授予“学习型教师”称号。作为人大代表,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知识,明确了人大代表的权利、义务、职责,增强了当好人大代表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光荣感,坚定了做好代表工作的信心。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级人大组织的学习、会议和代表活动,使自身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不断得到了提高。

陈玉海师范一毕业就从事学校的行政工作,在普通人眼里,他早该到城里工作了。2010年校长竞聘时,他以全市第五名的好成绩取得城区校长资格,但这个在偏远山区累计担任校长十三年、副校长六年,对大山的孩子情有独钟的他,却婉言谢绝组织照顾,原地受聘。不管职务怎么变动,他总是以一个普通教师的身份坦然面对,真正做到组织需要他到哪里,他就义无反顾到哪里。

在该市全面改造学校危房时,陈玉海牺牲自我,不分昼夜进村入户,召开村民会议,做危房拆除动员工作。由于加班加点,加上高血压症,他面瘫了。然而,他全然不顾,直到攻下最后一个校点,才去医院治疗。那时,病情已经拖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住院期间,他人在病床心在学校,主治医生看到后,说:“怎么,办公到医院来了!”正因为他的执着,到2010年底,全乡学校消除了近6000平方米危房,新建4000多平方米的校舍,并顺利通过了省“双高普九”和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验收。危房改造完成后,他迅速把工作重点放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如何将一张白纸画出美丽的图画,那是大事。他深知,自己不是艺术家,但却要用自己的智慧塑造美丽的校园。他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另一方面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建设图,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花坛,或是校园人行道路硬化,他都要反复制图,找人研讨后才做决定。由于他的执着,如今官田中心学校环境和谐幽美,得到来访者的一致赞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了让留守儿童在心理上不缺失,在学习上不掉队,在生活上不孤单。在镇人大会上,他联合其他代表向大会提出了“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的建议。该建议引起镇政府的高度重视,镇政府及时筹措、下拨资金,为留守儿童设立了新家--活动室、谈心室、周末聚餐室。由陈玉海及其他人大代表亲自挂钩留守儿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凡是留守儿童的工作,陈玉海都亲自参与。由于他工作出色,因此,被评为省留守儿童先进工作者。其实,陈玉海不仅十分关注特殊群体的学生,还积极创造条件让全体师生感受到学校这个“家”的温馨。他主动当好学生的后勤部长,与学生一道活动、劳动、谈心、交流,每年“六一”来临,他亲自出门募捐,为学生提供节日午餐,让学生切身体验到学校这个“家”的温暖。遇到老师家里有红白事或是生病住院,他都登门祝贺慰问,老师家里有什么困难,他也能尽力帮助解决。而他自己到福州手术时,却骗其他老师说是出差。难怪老师说,他是好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陈玉海是个工作至上、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人。有一天傍晚,他接到妻子病重的电话后,立即自己租车回家,安顿妻子看病吃药。第二天,他又到机关托儿所搬回办幼儿园所需设施设备。去年,他87岁的母亲手脚骨折,他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出满勤,双休日才到医院陪同母亲。不是他没有亲情,而是他在努力演绎着忠孝两全的人生。

在付出时,陈玉海也在成长着,收获着。学校三年来分别获得漳平市教育教学质量考评二等奖、一等奖和幼儿保教优质奖,安全主体责任获A级单位,二级安全标准化建设学校,达标平安先行学校和学校综治安全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漳平市级“文明学校”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漳平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龙岩市 “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学校党支部被漳平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他本人也被漳平市委、官田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被龙岩市人民政府评为“龙岩市第一批百名名校长”。

翻看陈玉海的履历,普通又平凡;查阅他的事迹,每个脚步都那样坚实,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的光荣使命。他常说,如果我们的工作没做好,不是影响一个人,而是影响一代人,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如今,他依旧默默地耕耘着山区教育这片热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责任编辑:张海燕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