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当文化“掘金时代”来临——文化产业投资机遇与挑战观察

www.fjsen.com 2013-10-28 08:4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0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本届文博会发布的《2013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报告》指出,文化产业投资将持续走热。

面对这一充满诱惑力的产业,资本何去何从?本届文博会文化产业投资论坛上,商、学、政人士齐聚探讨文化产业投资的风险与机遇,寻找良好的商业模式。

投资机遇令人怦然心动

本届文博会,大连万达集团旗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首次参展。《2013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报告》显示,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位居中国文化品牌价值排行榜第9名。

事实上,万达集团2005年就开始大规模投资文化产业,2012年成立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进入大型舞台演艺、电影科技娱乐、主题公园、美术收藏等行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之一。

论坛上,万达文化产业模式广受关注。武汉大学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傅才武教授说,文化产业与区域发展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为文化产业投资提供了大机遇,区域文化创新战略将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机遇是什么?在傅才武看来,第一就是国家战略,把文化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他认为,文化产业未来5至10年会出现几大投资机会——文化产业园区与地产结合过程中蕴藏商机;新型城镇化加速,文化产业设施建设、服务网络布局商机凸显;建设国际城市会创造很大的发展空间;文化与移动互联网融合,文化遗产保护、智慧旅游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也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

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待健全

至去年7月,全国共有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的基金135个,总规模超过1795亿元;至去年6月,我国文化产业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980亿元。

文化产业成为投资新热点,但许多文创企业仍处于融资的困境。“文化产业以创意人才为核心,资产少,目前,知识产权和价值评估暂时无法确定,现在没有统一的标准,而由于缺乏可抵押的固定资产,融资成为制约文创企业发展的瓶颈。”福建时代华奥总监亢旭说。

时代华奥制作了全球首部茶文化原创动画片《乌龙小子》并获得成功,此次携新作《乌龙小子》之二亮相文博会。亢旭说,《乌龙小子》的成功得益于银行的贷款,但前提是公司有固定资产抵押。他认为,现在获得政府、银行关注的和资助的往往是规模大的企业,小企业成长困难多,大企业也失去了更多的竞争压力,创新能力反而弱了。

厦门理工学院教授柏定国也认为,文化企业多以小微企业为主,帮助这些小微企业获得资金应是文化金融的题中之义。他说,地方推动文化金融政策中,大都缺乏具体执行的措施,更为关键的是无形资产抵押、质押等问题没有解决。文化产业应立足品牌打造文化金融时代,瞄准价值评估、资产交易、品牌投资、市场退出、资产配置、法律保护等环节,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有关人士认为,文化产业和金融投资之间还需要产权、鉴定、评估、流通市场等方面支持。帮助文化取得资本,再经由文化的产业化取得收益,从而形成良性的资本循环,都要依靠良好的商业模式以及政策制订、项目评估、管理服务。

文化投资热需“冷思考”

面对当前的文化投资热,不少企业界人士提出,文化产业投资价值大,但也要保持冷静,警惕风险。

柏定国说,目前全国在建、已建的文化产业园区达7500家以上,但很多园区并没有独到之处,招商引资过分依赖政府资助,即便享有资金、政策、土地、人才各方面的优先权,财务上仍然入不敷出。他认为,文化产业投资未来要警惕过热,文化产业要摆脱对平台产业的倚重,减少对政府资源的依赖。

福建永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冰峰认为,文化项目成功的秘诀在于“深挖一口井”,创出品牌,突出独创性、差异性。本届文博会上,永鸿与福清市政府签约合作建设总投资8.3亿元的福清永鸿文化旅游城项目,前期主要建设文化城及文化主题乐园。张冰峰说,公司的文化产业主攻演艺娱乐,建设项目包括10年前的福州榕城大剧院及之后的漳州金水仙大剧院等,永鸿演艺娱乐项目已入选我省2013年文化产业十大重点项目。

论坛主讲人,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国内服装界的著名品牌“例外”掌门人毛继鸿也认为,注重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文创企业成功的关键。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唐肖明说,基金作为投资方很难判断文化项目的风险点和投资价值在哪里,相关部门应完善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机制,尽可能帮助投资商降低风险。

在如何帮助文化企业取得资本、避开风险方面,台湾工艺之家协会理事长林国隆介绍了台湾的做法——设立文创贷款,以低利率提供给有文化诉求的创意企业、工艺师,设立文创辅导,组织专家为工艺师提供产品策划、行销建议。

中国手游CEO肖健对记者说,中国手游内部成立了专门的移动游戏投资基金——新起点基金,目前已投资和参股超过10个团队和公司。基金将推动手机游戏上下游产业链的建立。

  •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