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厦门的志愿者杨一林和刘倩赴福州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厦门市红十字会、其单位代表及家属在火车站迎接他们回来。在大家心里,这些捐献者很伟大。
“捐献过程很简单,而捐献价值不简单。”第100位捐献者用亲历告诉人们
今年9月26日,22岁的山西籍小伙赵东喆在省肿瘤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我省第100位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小赵是集美大学社会学工作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这个大男孩平时就热心公益,经常参加义工和志愿者活动。受父母影响,大一时,小赵就开始参加无偿献血,并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捐献志愿者名单。“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社会学工作专业的这一价值理念,深深植入小赵心中。
2012年7月,小赵得知自己留存的造血干细胞与我省一名16岁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太幸运了!”小赵说,“能够帮助他人,不仅挽救了他人的生命,也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到升华。”接下来的时间,小赵积极为捐献做准备:平时多喝水、晚上不熬夜,并且尽量增加体重。
然而,由于患者病情反复,捐献流程一直无法继续。原以为很快就能进行捐献的赵东喆,时时牵挂着患者的状况。今年8月,患者病情终于趋于稳定,适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赵东喆立马配合,捐献前又先后接受体检、复查。
躺在采集床上的小赵,手臂插着细管,新鲜血液通过细管流入细胞分离机。细胞分离机将采集的全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提取出来,其他血液成分则回流进小赵体内。
赵东喆说,许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方面的知识很不了解。准备捐献前,还有朋友打电话问他,是不是用一支很长的针在后背的脊椎里直接抽取骨髓?会不会很疼,很难受?对自身的健康是否会有影响?真实的情况是,到医院后的前三天,连续打了几次动员剂,就像小时候打预防针一样,没有什么不舒适的感觉。第四天和第五天的上午,医护人员每次均用三四个小时采集患者手术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仅仅休息10多分钟后,身体就没有任何异样感觉了。
如今,小赵的善举不仅让父母为之自豪,而且父母还积极响应。“我和他爸爸现在都已经登记成为志愿者,如果配型成功,我们也愿意捐献。”从老家特意前来陪护儿子的小赵妈妈庞岩说。
|